孔芃 魔鬼训练造就特警“夺刀王”

孔芃在执行任务中

孔芃指导小朋友们

“没有人想当‘夺刀王’,市民的安全才是我最在乎的”,特警孔芃今年39岁,特警是他儿时的梦想。自从2008年他从分局机关调入特警队后,解决过一个又一个危机,面对过一个又一个凶狠的嫌疑人。就算受伤,他也从未想过要退缩。为了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保障市民的安全,百分百完成任务,10年来,孔芃几乎每天都要进行魔鬼般的训练,不断强化身体素质,“我的工作容不得一丝失误”。

一见钟情 从小立志当警察

孔芃是海淀分局反特巡支队特警大队车组长,身体有点胖乎乎,脸上整天微微笑。提到他,熟悉的人都会说出一大串专用标签:数码控、人来疯、嘚瑟、故事大王、搞笑专家。然而这些广泛的兴趣在他自己看来都不叫事儿,如果被问到他最爱什么,孔芃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最爱我手中的枪和我的工作。”

说起他对警察职业的这份热爱,还要从他儿时说起。“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男孩。5岁那年,父母带着我出去玩时经过海淀区黄庄路口,当时看到一名站在路口指挥交通的交警,我的目光便被牢牢吸引住了。四面八方的车都听他一人指挥,随着他的指向走走停停。我感觉交警太神奇了,特威武。”他说,也就是那时,“长大当警察”这个梦想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里。

1994年,北京市公安局成立首都巡警,并在1月1日正式铺开巡逻工作。而那一年,正在上初三的孔芃看到街上英姿飒爽的首都巡警,本来还在犹豫如何填报中考志愿的他,毫不犹豫地在志愿栏里填入上了北京市人民警察学校。

为了实现梦想,孔芃努力学习的同时也坚持锻炼身体,考入警校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他先到市局巡警总队工作,1999年被分配到海淀分局巡警支队,第二年便代表海淀公安分局在当年北京市公安局全能大比武中取得团体组的优异成绩。“虽然公安工作真的很苦,但是出于热爱,我真的不觉得累。”孔芃说。

冷静夺刀 工作不容有失误

2008年奥运会前夕,由于工作需要,孔芃被调到特警队。这个在别人眼里意味着危险、艰苦的岗位,在爱嘚瑟的孔芃眼里,却有着不同的定义。“当时对我来说,特警工作就是救人于危难、威武、帅、有枪!所以知道自己进了特警队,我别提多兴奋了。”如今作为一个有10年丰富经验的老特警,他对这份工作则有了更深的理解,“特警这个职业特点就是‘同危险结伴,与风险同行’,不是危险的事儿,还轮不到我们呢。”他说,特警与普通警种最大的区别就是专职处理各种重、特大突发事件、危险事件,与持刀歹徒正面交锋的专业武装处突力量。

曾经一个普通的午后,孔芃就经历了“生死一线”。那天,在海淀区中关村大街上,一男子持刀站在马路中央扬言自杀。派出所民警、谈判专家都在和他谈话,试图安抚他的情绪。谁知男子情绪激动,已经进入崩溃的边缘,丝毫没有要放下刀的意思,随时可能做出伤害自己的举动。现场进入胶着状态,整个事发地区聚集了大量看热闹的群众,交通也陷入半瘫痪状态。

那时,孔芃临危受命,乘坐一辆地方车辆来到持刀男子身后,就在他情绪激动地与面前民警叫喊的时候,孔芃隔着马路护栏突然跳起,从身后“突袭”男子,用带着防割手套的手一把夺下他的刀。该男子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其他支援的民警制服带走,在孔芃夺下刀的那一刻,现场的围观群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也是这件事,为孔芃在同事中赢得“夺刀王”的美誉。“当时我也紧张,也害怕,毕竟他手里拿着刀呢。不过我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完成任务,没精力再顾虑其他。不让男子拿刀伤到自己,伤到其他人,才是最重要的。”孔芃说,他的工作中容不得一丝失误,“一个小失误的代价可能就是一条人命。”

曾经负伤 一刀扎在肩膀上

孔芃告诉记者,现在回忆起之前的任务都是风轻云淡,但其实每每都是充满凶险。“每一次执行任务都充满着不确定性,需要我能及时随机应变。我也曾经在工作中受伤,而且还是被人一刀扎在肩膀上。”孔芃苦笑着说,“几年前,在清河附近的一处平房区,一酒后男子持刀扎伤两名群众后将自己反锁在屋内,我们接到任务就赶了过去。”面对最初赶到现场的派出所民警,醉酒男子用刀尖指向自己的腹部说,民警向前一步他就自杀。

“情况很危急,男子喝多了,还伤了人,基本上可以说是丧失理智了。我和队友赶到时,我们的副大队长和醉酒男子正在谈判。我手持盾牌站在门外,已经做好突入的准备。也就一瞬间的战机,我看到那人手里拿的刀离开了他的肚子,我立马就冲进去了,用盾牌死死把他控制在床头。”那人在酒精的作用之下,持刀一通乱刺,“我当时只觉得左肩膀一热,低头一看,身上的战术背心被划开了一个大口子,他的刀已经扎进了我的肩膀。”记者从当时的监控上看到,虽然孔芃已经中刀,但他持盾牌的手却丝毫没有松劲,牢牢压制住醉酒男子,将其双手连刀一起举过头顶。最终在其他队员的配合下,成功将持刀男子制服。

“下来后,就觉得肩膀上像是被人洒了一杯温开水,血一直流,热乎乎的。”事后,孔芃被送到医院救治。“伤口深度足足有三公分,而且位置正在肩窝,医生说好在没再往上,不然划到脖子就危险了。当时缝了四针,半个多月后才拆线。”孔芃说,“可能我心比较大,虽然也觉得危险,但是没有后怕。与其后怕,影响斗志,不如在执行任务后,多做总结,思考得失,以便执行下一次任务时更加顺利。”

多方嘉奖 教市民如何自救

采访当天,烈日炎炎,孔芃和他的战友却没有停止训练。特警队员穿着厚厚的训练服,跑步、蹲起、射击,每个步骤都严谨有序,一点不含糊。“如果你真心热爱这份工作,即使被晒得脖梗子都蜕了皮,你还是会看到天上飘过五个字,‘这都不是事!’”乐观的孔芃告诉记者,不管是多么危险的现场,他都想冲在最前面,“对于嫌疑人的处置,首先要带着一股气势,我们是代表正义,如果还没开始处置,自己就先被吓怂了,那任务肯定完不成。每天艰苦的训练就是为了能给这股子气势打足基础。”

记者了解到,从1997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孔芃因业绩突出,曾先后荣立两次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十次个人嘉奖,并获得2007年度海淀区学习雷锋标兵称号、2011年“优秀共产党员”、市局“两节一会安保先进个人”和“爱民实践先进个人”、“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首届“北京市公安局十大杰出青年卫士”称号。在2014年北京市公安局评选出的50个以名字命名的先锋示范岗,孔芃成为特警唯一获评岗位,获得“孔芃先锋示范岗”的荣誉称号。

从2015开始,孔芃工作室成立,意在教授普通市民遇到恐怖袭击时应该怎么做。比如被人从后面抱住或者是拉住手,几个反关节的动作就可以轻易脱身,“我根据日常训练的动作,研究出普通人都能做到的简单易行的动作,教给大家自救。还有,一旦遭遇嫌疑人手持匕首和菜刀,市民应对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手,随手抄起身边的东西也能抵抗一下,衣服和包什么的都能用上。”他说,工作的意图就是提高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遇事冷静不能慌”。

(记者 张静雅 吴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