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一家五口游泳全部遇难,手机记录4个孩子最后画面…

原本打算给孩子办升学宴

却没想到

一家五口到长江游泳时

全部遇难

溺水被称为暑期的

“第一大杀手”

每年总会上演

让人不胜唏嘘

……

8月4日,40 岁的母亲带着两个儿女和两个侄儿去长江边玩水,结果消失在茫茫江面,只留下一堆衣服在江边。

在黄石市阳新县黄颡口镇三洲村,18 岁的准大学生晓敏说,母亲原本跟她约定,9月份带着弟弟妹妹一起送她去上大学,然而再也无法实现了。

一家五口去玩水

消失在茫茫江面

晓敏的老家在黄颡口镇三洲村,她的父亲姚震是一名建筑工人,远赴马尔代夫修大桥。母亲丁金芳带着晓敏三姐弟在咸宁赤壁市定居,9 岁的妹妹奕奕读小学四年级,7 岁的弟弟恺恺读小学二年级。晓敏今年考上了大学。

8月2日,母亲丁金芳带着晓敏三姐弟回到老家,准备小住 10 来天,并选一个日子跟亲戚们庆祝一下。

3 日中午,一家人来到外婆家吃午饭。大舅说要送她一台笔记本电脑作为升学礼物,便带她和表姐去了县城。下午两点半,丁金芳带着奕奕、恺恺,还有两个娘家侄儿去两公里外的长江边玩水。

下午 4 点多,村民李师傅经过江边,发现了岸上的衣服,却没看到人影,心里有些奇怪。

1 个小时后,李师傅再次回到江边,发现堆放衣服的地方还有两部手机。李师傅拿起来一看,竟是丁金芳的手机,赶紧寻到她娘家,说丁金芳和孩子们可能出事了。

当地村民赶紧翻过江堤,到江边搜救。公安、海事、消防等部门也紧急赶往现场救援,还有海事巡航艇在事发水域来回寻找丁金芳和 4 个孩子的踪迹。

当日深夜,丁金芳 13 岁的侄儿炎炎的遗体被打捞上来。4 日清晨 5 点,丁金芳的遗体浮出水面。之后,奕奕、恺恺的遗体陆续被发现。下午 3 点半,丁金芳 16 岁的侄儿康康的遗体浮出水面。

母亲送女儿上大学

再也无法实现

丁金芳遗落在岸上的手机里,还留着 4 个孩子生前最后的画面。当时,康康和炎炎各自拿着根钓鱼竿。之后,几个孩子还下到江中玩水。因为事发经过没有其他人看到,没人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

一组冰冷的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溺水报告》显示

全球每小时有40多人溺水死亡

每年共有约37.2万人溺水死亡

半数以上溺水死亡者不足25岁

而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

其中未成年人占据了95%以上

事故令人痛心

也一次一次警示我们

夏季是儿童溺水事故高发期

一定要加强防溺水教育

1、溺水后要保持镇定,尽量将头后仰,口向上,口鼻露出水面后进行呼吸呼救。

2、不可以把手上举胡乱打水,以免身体下沉;双手划动,观察施救者扔过来的救生物品,迅速靠上去。

3、当施救者游到自己身边时,应配合施救者,仰卧水面,由施救者将自己拖拽到安全地带。

4、溺水后保存体力,等待救援是最重要的。会游泳的人如肌肉疲劳、抽筋也应采取上述自救办法;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因为衣服能产生一定的浮力。

这些误区导致悲剧发生

爸妈们一定要警惕!!

▶ 误区一: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其实真正的溺水并不像这样!

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

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孩子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

▶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这个误区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状况:

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里面游泳,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你的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

并且你的身体状况,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你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 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

我们不时地会在新闻中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每次听到这样的案例我们都很揪心!

我们都能理解,看到亲人或同伴突然溺水,在情感上、道义上,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自己去拉一把或拽一下,但这一拉往往是徒劳的,甚至还可能让自己溺水!

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

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认识: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术难度的,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特别是对孩童来说。

下面这些也请家长留意

并教给自己的孩子!!

不要让悲剧重演!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及时提醒你身边的每个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