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住建部重磅宣布:楼市调控不力,问责地方!

牛不起的“股市”,跌不了的“房价”。

这对难兄难弟,果真是扶不起的阿斗。

证监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竭力打造“慢牛”,却没成想,股市一路下跌,底下无底。

而楼市更是让人爱恨交加,在一轮又一轮的强势调控之下,房价却陷入了“越调越涨,越涨越调”的怪圈之中。

不管管理层如何苦口婆心的劝导、警告,炒房团依然是巍然不动的瞎折腾,果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忍无可忍之下,决策层终于发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的雷霆之吼。

又一轮更密集的楼市调控强势袭来,我们也似乎进入了一个你比我狠,我比你绝的花花世界。

没有最狠,只有更狠!

就在中央爆出大动作后,刚刚,楼市又传来大消息。

1

住建部宣布:调控不力,坚决问责!

山雨欲来风满楼!

就在昨天,住建部在沈阳召开楼市调控座谈会,会谈官方通稿主要内容如下:加快制定住房发展规划各地要加快制定实施住房发展规划,抓紧调整住房和用地供应结构,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和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支持合理住房消费,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加强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乱象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开发企业、中介机构。对楼市调控不力的城市坚决问责 各地切实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系统分析当地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风险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综合施策, 把地方政府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确保市场稳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建立房地产市场监测体系,完善对地方房地产调控工作的评价考核机制。要严格督查,对工作不力、市场波动大、未能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坚决问责。

7月31日政治局才定调“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距今不过一周,住建部就心领神会迅速落实。

不可谓不神速!

由此可见,住建部对这次空调的重视程度。

狠的是,如果地方ZF调控不力,将直接问责。 这样严厉的措辞,前所未有,闻所未闻。要知道住建部只是督查楼市乱象的职能部门,并没有对地方ZF官员政绩的考核权,更别说所谓的问责。

所以这种表态,绝不是住建部的突发奇想,更多的可能是传达上意。

要知道,在中国特色的官方体制中,问责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将楼市调控作为地方ZF的政绩考核,自然会影响官员仕途的升迁,在这种强大压力的掣肘之下,对楼市调控自然会更重视起来。

而在这样的趋势下,房价上涨非但无功,反而有过,请问,有谁还愿意冒着被免责的风险,去推动房价上涨。

所以可预见的是,在住建部的强势出击之下,将会有更多部门和城市加入楼市升级调控中去。

除此之外,住建部还强调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房价怎么稳?得先让居高不下的地价降下来!而最近土地流拍事件频发,仅仅上半年,全国居然有高达800块土地流拍,曾经狂热的土地市场,一夜之间,明显降温!如果土地市场都开始回归理性,房价还岂能自嗨?

稳预期则是要让舆论认识到,这次调控升级,不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对楼市动真格的,从而打破舆论对房价永远上涨的预期。

住建部重磅出击之下,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风暴正席卷楼市。

2

“夜壶论”重出江湖,决策层及时刹车

每次放水,舆论总会惯性思维的联系到楼市。

就在央行释放天量货币投放,决策层定调货币政策转向后,久违的夜壶论重出江湖。

在他们看来,只要放松调控,重启楼市,就能轻松的实现:经济增速上行,地方财政收入大增,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有房者财富增值……….唯一伤心的也就只有刚需族,可是那又与我何干?

只要一波放水,一切经济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何乐而不为?

但在浩峰看来,这些所谓经济学家的论调,可谓是:其心可诛。先且不说,放水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明显递减。

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曾三次放水,刺激楼市,拉动经济:

第一次,2008年起,央妈5次降息、3次降准,并推出4万亿托底,大水漫灌,GDP增速绝地反击,直接从6.4%上升到最高12.2%。

第二次,2012年起,经济再次低迷,央妈2次降息,3次降准,GDP增速从7.5%一度反弹至8.1%。

第三次,2015年起,说是不搞大水漫灌,只玩高科技滴灌,结果6次降息,5次降准,再一次大放水,然而这次GDP却开始偷懒了,仅从6.7%增至6.9%,收效甚微。

三年一次,三次放水,三次楼市狂飙,经济增速短期虽然迅速回升,但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然是逐次递减的。

退一万步说,刺激房地产,虽然能让我们一时爽,但对居民消费、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也是有目共睹的。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就连官媒都看不下去了,不仅发文抨击上述论调,更是将部分地方ZF 对土地财政的执着,批驳的狗血淋头,甚至声称地方ZF要从根本上调整经济发展思路,放弃对土地财政的“饮鸩止渴”。

措辞之严厉,相当罕见。

其实这是打预防针,向外界释放这样的信号:这次放水救的就是实体经济,绝不容忍,水再度流向楼市。

要知道,央行虽然可以控制投放多少货币, 但是钱一旦进入市场后,如果不控制流向,在资本逐利本性的驱动下,是真的流向实体经济,还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进入楼市,结果显而易见。

防微杜渐,才能将潜在的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以前每次都是风险临近时,才着急忙慌的想着补救,而这次在治理楼市时,完全换了个思路。

在宣布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同时,通过稳定预期的方式,扭转舆论的惯性思维。

不管放水效果如何,先明确的告诉大家,重启楼市那是不可能的,大家都别往楼市冲,误伤了,莫怪!

只要放出来的水,不流向楼市,就相当于调控成功了一大半。

3

土地财政让位,房产税呼之欲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土地是楼市之源,没有居高不下的地价,房价何至于涨的天怒人怨?

而地方ZF心心在念的土地财政,才是房价、地价上涨的最大幕后推手。

要知道,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城市对房地产的依赖比重超过50%。

即使是像深圳这种全产业链齐全,科创能力发达的超一线城市,房地产在经济中的比例也不低于20%。

这也就意味着,土地财政不破,抑制高房价,简直是痴人说梦。

作为官媒喉舌的新华社,突然猛烈抨击土地财政,甚至直斥要求某些地方ZF,放弃对土地财政的“饮鸩止渴”。

这绝不仅仅是突发奇想,在中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基调下,很可能是某种试探。

何况作为替代土地财政的房产税,早已是呼之欲出。

从上海打响全国不动产登记联网第一枪,到统计局罕见提及房产税…….

种种迹象显示,房产税正在加速推进。

这也意味着,无论楼市怎么调控,最终的目的,无非是让躁动的楼市沉寂下来,从狂热回归理性,既然现在房价虚高,那么适度回调,也是可以预见的。

而这对于我们刚需族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利好,起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不用担心,政策再度转向,调控放松,在土地财政向房产税过渡期,,房价上涨的咽喉被遏住。

我们也有充足的时间,慢慢选房、看房,攒足首付购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