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了就解约……霸气的腾讯这次能否“正面刚”到底?

乐华与腾讯正面翻脸的消息,来得有点猝不及防。尽管双方的矛盾早有苗头,但乐华联合麦锐如此高调地与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腾讯公开翻脸,还是有点出人意料。这个事件就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微博引发热议。

腾讯高调回应“正面刚”、杨超越C位阴谋论,乐华发出“只选秀不签约”的倡导等等话题相继霸占热搜榜单。但这件事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停留在流量话题方面,同样引发了业内探讨,在偶像产业元年,艺人经纪公司与平台间如此早地因利益而分道扬镳,是否会让刚刚起步的偶像产业迎来一记重击?

法律和舆论

是“偶像走红解约”绕不开的两座大山

“你霸道你冷血你没人性……”

“你胡闹你无理你没契约精神……”

这样的开撕节奏,混饭圈的同学们有没有觉得眼熟?

遥想当年,吴亦凡、鹿晗、黄子韬与韩国SM解约时,也是从“控诉公司不顾艺人身体健康,行程过于密集”开始的。再往前回溯,2009年韩庚与SM解约时,也是同样的理由。

一边是强势的公司方(或平台方),主张按照法律履行合约;一方是红了想解约的偶像,以弱者形象博同情主张解约。这些得益于韩国偶像工业爆红却选择回国发展的偶像们,尽管与韩国SM不在一个影响力量级,但国内粉丝的“护犊子”心理,还是让他们在国内的舆论里得到更多支持和同情,从而发展得风生水起。

如今,当“偶像走红就解约”的魔咒降临到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平台——腾讯身上时,这种以弱者自居的舆论策略似乎并未能奏效,尤其是将“火箭少女101”的11位女孩送上流量宝座的粉丝们,对于这种破坏“团魂”的做法极为抵触,甚至指责乐华吃相太难看,辜负了粉丝们花的钱和投入的真心。

很难说这场舆论战里有多少真真假假的营销行为,但从目前的网友反馈来说,腾讯视频的正面回击赢得的支持票显然更多,就连今天霸榜的热搜词“只选秀不签约”超话里,也大多都是对乐华的嘲讽。

从目前双方均强硬的姿态来看,这场解约风波的两方要么求同存异就利益分配协商一致;要么两败俱伤,三位退出“火箭少女101”的女孩们无法正常参加商业活动。从目前腾讯“正面刚”的态度来看,两败俱伤的可能性极大。

对于备受资本青睐而蒸蒸日上的乐华来说,此前跟爱奇艺尽管闹过不愉快,但最终还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利益,从《偶像练习生》走出来的乐华七子们各种巡演和商业活动的频率远远高于爱奇艺的官方组合“NINE PERCENT”,此次又如此高调地跟腾讯撕破脸,后续如果想再借力视频网站输出偶像,恐怕也只能找优酷了,在选秀方面受监管越来越严的卫视平台基本没戏。

对于苦心经营平台话语权和影响力的腾讯来说,被突如其来的解约打得措手不及之后,平台已经处于被动地步,但只要节目版权在手,又有雨后春笋般的偶像经纪公司作为练习生供给方,也没有向乐华低头的道理,双方如果矛盾再度升级,极有可能影响乐华旗下其他艺人与腾讯在剧集、综艺方面的合作。

除了引发粉圈震动,这场解约风波也让艺人经纪公司和平台间的矛盾提前凸显出来,为刚刚起步的偶像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视频网站将吸管伸进“制作”领域

谁在瑟瑟发抖?

视频网站飞速崛起之后,对影视产业和娱乐产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产生了冲击。早期,视频网站以烧钱哄抢内容和明星来收割流量,再用流量带来的商业价值提升平台的市场价值和影响力,在激烈的烧钱大战里,最终让视频网站整体影响力快速飞升,对影视和娱乐产业的话语权甚至超过了一线卫视。至此,视频网站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

目前,以爱优腾为首的视频网站已经进入了下一阶段——深入参与内容和娱乐制作。这也意味着视频网站已经不再满足于平台这个功能,而是将“制造内容”和“艺人经纪”都装进了自己的篮子里。

在内容方面,视频网站要么出资成立影视公司为平台制造内容,要么全资委托传统影视公司承制,要么自组导演团队打造内容,未来,极有可能成立自制团队,实现内容的一条龙制作。

在艺人经纪方面,一方面视频网站成立了自己的经纪公司,用平台的影视项目捧红新人演员,另一方面与国内经纪公司合作,用选秀的模式来打造偶像。

而不管是涉足制作还是开启艺人经纪业务,视频网站都将与传统的影视公司和艺人经纪形成直接竞争。只不过在现阶段,视频网站的制作实力和艺人经纪实力还未达到一定量级,还需要与影视公司和艺人经纪展开合作。

随着视频网站对内容和艺人经纪业务的介入程度,这种竞争引发的矛盾迟早将要爆发,乐华与腾讯翻脸,也正是因为基于不可调和的商业利益,而选择在视频网站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将艺人经纪业务运营得风生水起时率先发难,这一招在此前与爱奇艺的拉锯战里奏效了,如今面对“正面刚”的腾讯,也并非毫无胜算,再加上还有优酷托底,乐华也并非毫无底气。

结语:

今年被称为“偶像元年”,很大程度上源于爱奇艺的《偶像练习生》和腾讯的《创造101》打通了偶像产业长期以来的出口和模式壁垒。如今,当偶像市场成为热门领域,平台方和艺人经纪方的矛盾也随之浮出水面。尽管这种矛盾引发了粉丝和业内的忧虑,但只要市场仍然对“偶像”有着巨大的需求,平台方和艺人经纪在短时间内谁也无法单独做大偶像这块蛋糕,双方最终还是会在商业利益方面达成共识,毕竟,谁也不会跟利益过不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