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在彭州白鹿镇开幕

博物学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古老学问,涵括了对动物、植物、矿物、生态系统等所作的宏观层面的观察、描述、分类等,与自然科学有着密切关联、交集。这几年博物学在有了繁荣迹象,博物学爱好者和研究队伍日益壮大。

8月11日,第三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在彭州市白鹿音乐小镇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自然辩证法博物学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彭州市文联、成都明伦书院承办。

1860年,法国传教士洪广化来到白鹿镇,在这里历时13年修建了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定名“领报书院”,2006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书院,见证着时光与历史,创造了青山绿水与历史建筑交相辉映的奇迹,创新,是这里的主题,也是这个社会的原动力,而博物学的目的正是“复兴博物,重拾好奇”。

无论是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还是民间亲近自然的实际需求,博物学文化正以各种形式进入公众视野。作为博物学文化实践最基础单元的自然写作,需求变得越来越明显。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自然写作与自然教育”,共设中国博物学资源与开发、中外博物学史、自然教育与校内课程连接、博物艺术与生活美学四个议题。

金恒镳、阿来、刘华杰、张勇、曾孝濂、徐保军、廖东坤等专家、教授、学者、作家、媒体总编出席论坛并发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出版界、传播界的相关人士,以及从事自然写作、博物绘画等相关领域100余人将参加本届论坛。

天府早报记者 李玥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