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声音】忻怡: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金融机构加大技术投入,适应未来发展

近年来我国金融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并使用新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开拓市场,降低成本。

安永1亚太区金融科技与创新首席合伙人忻怡近日接受了《上海金融报》记者采访,分享了安永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为金融机构搭建反欺诈检测系统、跨业务和平台的黑名单管理体系、数字化业务分析与决策平台,以及区块链金融交易平台方面的经验,并就金融科技基建行业发展趋势发表观点。

本文内容来自《上海金融报》的采访,文章原标题为《金融科技“不可少”》。文章有所删改,仅供参考。

根据《上海金融报》报道,2017年以来,我国支付体系不断完善,征信市场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而此间,金融科技基础设施行业的努力不容小觑。今年随着大数据深入渗透各行各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将大大加速,对数据分析技术的变革提出更多需求。

对此,安永亚太区金融科技与创新首席合伙人忻怡向记者表示:

除了服务器、网络、数据中心、分布式架构等硬件设施外,更多的应用模块也正成为金融服务基建的部分,如支付体系、征信系统、大数据风控、黑名单系统等。安永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为金融机构搭建实时在线的反欺诈监测系统、跨业务和平台的黑名单统一管理体系、实现一键审查审批的企业智能征信平台,以及数字化业务分析与决策平台等。此外,安永针对国际航运设计了以区块链为基础架构的平台解决方案,将客户、保险经纪、险企和第三方机构通过分布式分类账户相连,从而实现多方协同。这些项目成果可能在未来被模块化地输出,成为其他企业可以调用的基础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投资人看来,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投资价值巨大。近几年,全球金融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都非常活跃。如在美国,包括花旗集团、高盛、摩根大通都积极地在数据分析、基础设施等领域,对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初创企业进行投资。

忻怡向记者表示:

金融机构自身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规模,会影响其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模式。大型金融机构在过去几年已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加强内部技术能力,逐步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未来发展,同时也更愿意接触具有领先技术能力的科技公司,以合作和投资的方式将技术融入现有IT体系。

好消息是,国内金融监管科技已开始提速。面对日益复杂的金融监管环境,多地监管机构也着手利用监管科技来提升监管能力,防范涉众金融风险。《上海金融报》记者了解到,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内的相关部门,目前也在关注金融科技在资本市场基础设施中的应用。

忻怡表示:

区块链作为记录交易的总账本,其部分‘去中心化’、难以篡改、提高信息同步和可信性等特性,可用来消除金融市场的一些中间环节,从而简化业务流程,缩短交易周期,有效降低风险。在清算、结算这个金融服务的核心环节,欧洲九大银行联合开发了首个跨境实时区块链金融交易平台,澳大利亚、美国一些交易所研发了清结算系统,国内外一些支付企业也在建立跨境支付清算体系。这些区块链项目正在突破原有业务格局,创建新的连接点,技术将逐渐成熟和形成规模,可能成为新的金融生态圈。

注:

1、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