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的这首歌,道尽了香港回归几十年

1

2005年,已经51岁的罗大佑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和香港红磡各办了一场演唱会。

演唱会的名字就叫“北京-香港”演唱会。

在北京工体上,罗大佑唱了那首很出名的《东方之珠》,在工体引起了万人合唱。

即使没有在现场,后来听CD依然可以听到洪亮的群众歌声,一同唱着“当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令人玩味的场景出现在了红磡。在红磡,罗大佑再次唱起了这首《东方之珠》,整个红磡鸦雀无声,变成了罗大佑一人在舞台上的独唱。

时间回看到20世纪90年代,本就擅长在歌曲之外寄托理想的罗大佑写了两首歌。

这两首歌题材相同,角度却迥然相反。

一首是这首《东方之珠》,

《东方之珠》这首歌由那英和刘德华在香港回归时演唱,刘德华和那英算是当年两地最红的两位男女歌手,一起来演唱这首歌,香港大陆一家亲的意味跃然纸上。

尽管是一首八股文式的歌,罗大佑却完成的不错。这首歌即使现在看来也是兼具才情与浪漫主义的上佳之作,即使套上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不能丝毫减损这首歌的光彩,同时又借用“当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这样拟人化的句子,巍巍道出了香港和大陆之间同根同源之情。

而另一首则更有意思。

1990年,在香港回归前7年,林夕和罗大佑合作,一起写下了《皇后大道东》,这首借用香港的地名为线索,在《皇后大道东》里,林夕写道:“有位贵族朋友在硬币背后,青春不变名字叫做皇后”、“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而“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背后道出的是香港在那段时间社会人心悸动,面临变革前的人心惶惶。

从《皇后大道东》到《东方之珠》,两首歌观点截然相反,而在这背后的是历史角色的悄然转换。

2

香港电台曾经就《皇后大道东》向林夕和罗大佑做过一期访谈。

林夕在节目里坦言,写这样一首歌是因为不知道七年之后,是否还有这样的创作环境来写这样一首歌。

在访谈里,罗大佑也对一些歌词的隐喻做了自己的解读:

皇后大道西说的是英国。而皇后大道中,说的则是香港。皇后大道东自然指代的是当时的“东方红”——中国大陆。

所以,在歌词里说“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中转皇后大道东”。

所谓,《皇后大道东》,自然反应的是当时香港在面临即将回归时候的复杂心态。

心态复杂可以理解,1991年之前,前苏联刚刚解体,整个世界都还未从冷战背景中摆脱出来。加上中国当时刚刚改革开放没多久,无论是对外宣传还是国际形象,恐怕都比今日的朝鲜好不到哪里去。

而当时的中国大陆在已经属于英国管辖下的香港来说,恐怕比今日之朝鲜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歌词中还有另一个值得玩味的地方,在歌词的背景音里,底音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当然并不是因为《皇后大道东》是一首佛经歌(笑)。

罗大佑在访谈里给出了解释:

香港的夜色可以说是灯红酒绿,色彩斑斓,而这就是“色”。那么这样的“色”在经过社会主义浪潮洗礼下会否变成“空”呢?

答案现在看来自然可笑。事实上,香港回归不到十年,中国大陆经济开始腾飞。当下的中国大陆,不仅没有“空”,而且甚至比当年的香港更加“色”。

但这是站在现在的角度来说,多少有些开上帝视角的意思,在1997年前后的香港,许多香港人确实对回归后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怀疑、否定,甚至惧怕逃离的思想。

在杜琪峰的电影《树大招风》里就有这样一个镜头,1997年的年末,季正雄带着马仔去抢劫金店,四处提防,却发现周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屏幕上的赛马身上。

这个小镜头反应出的是97前后,即将回归和当时已经席卷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让香港整体社会大部分人呈现出的一种精神状态:

不知道明天在哪里,不知道未来会走向何方,娱乐至上,过把瘾就好。

甚至在1995年,一个稚嫩的小伙子刚刚从选秀歌唱节目出道。他没有听从父亲的建议留在英国发展,而是毅然选择了回到香港。

1996年年底,这个稚嫩的小伙子发行了他的第一张专辑里,有这样一首歌叫《时代曲》,歌词是这样:

这首歌借着宴会比喻当时的香港,客人急着将美酒喝掉,急着在舞曲奏尽前离席。而他在最后的这时候赶到场,还会有人来听他唱歌吗?

这个小伙子叫陈奕迅。

事实上,1996年的陈奕迅也远远想不到,过15年左右他会在大陆重新开始红透半边天,会成为张学友的继承人,会一连在大陆开上36场演唱会,场场爆满。

就连出专辑也是一张国语一张粤语轮换着出,国语是为了商业,而粤语专辑则变成了情怀。

就像当年的四大天王,星光璀璨,在台上倾倒众生,可谁又能想到郭富城若干年后到大陆来找了个模特当老婆呢?

3

罗大佑的歌往往敲响的是时代的脉络。

罗大佑的音乐之路并不坦荡。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罗大佑从医学院毕业,本该遵从家族意见成为一名医生,却因为在学校的时候难以对音乐割舍。

1979年,罗大佑发行歌曲《恋曲1980》和《痴痴地等》,后来这两首歌都录入了他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之后他数次离开歌坛又数次回来,而每一次回来都带来不同的惊喜。

《之乎者也》这张专辑发行的时候,正好是台湾文化运动如火如荼之时。1970年代,台湾被驱逐出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为中国在联合国唯一合法的国家政府。继而1976年前后,中美和中日建交,台湾的地位进一步下落,而当时的台湾正是被台湾青年成为“亚细亚的孤儿”。而在歌词当中“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暗喻的就是当时台湾的身份尴尬和白色恐惧。

尔后,1990年,罗大佑在香港创立音乐工厂,专注于音乐开发,和林夕等音乐人合作,发表粤语合集《皇后大道东》、《首都》,歌曲大多和《皇后大道东》一样,利用音乐联系台湾和香港同期微妙的社会氛围和社会人的迷惘。

和其他一味抨击和嘲笑的同期文艺作品不一样的是,罗大佑的歌曲当中包含着反思,通过社会现象的反思,也通过年轻人的反思。

在罗大佑身上,我们不难看到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在除了“靡靡之音”之外的巨大作用,音乐利用它的本身传播属性,对当时年轻人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做一期音乐节目的评委的时候,罗大佑曾经说到过:

在这句话里,多多少少能看到罗大佑本人的一点影子。

在他的音乐里,最常见的东西就是坦诚。他花了五年时间写出像《童年》这样童趣天真的歌,特曾经写过恋曲系列这样歌颂小感情的歌,同时也有《亚细亚的孤儿》这样反应年轻人微妙心态。也有《绿色的恐怖分子》这样愤怒辛辣的控诉。

在他的音乐身上,我们能看到身处不同立场、背景和身份,对他带来的影响巨大。

而在罗大佑的歌词里,特别擅长利用颜色和肢体名词相结合,来明喻立场。

在《亚细亚的孤儿》当中,“红色的污泥”和“黄色的面孔”各有指代,而“黑色的眼珠”和“白色的恐惧”更是意味深长。

在《东方之珠》当中:“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暗示的则是香港的源头,至于“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则更无须解释。

这些歌也鲜明地表现出罗大佑的与众不同来。周杰伦就曾经这么评价过罗大佑:

罗大佑正是这样一个做音乐的人,无论你喜不喜欢他的观点,喜不喜欢他的音乐,每次当你把目光聚焦在他活跃的那个时代的时候,都很难去忽略掉他。

相比于这些,罗大佑在1990年,《皇后大道东》发行的时候,曾经在香港街头做了一个小小的演讲:

对音乐有着对天明誓的坦诚,对音乐有着表达观点的执着,对音乐有记录时代脉络的野心。这才是罗大佑的音乐密钥。

4

前两天是香港回归21周年的日子。

1999年,张学友和黎明宣布退出香港音乐颁奖典礼,不再领取任何奖项,宣告着“四大天王时代”的正式终结。

2003年的林夕,写了首歌,叫《新闻女郎》,以小人物将2003年在香港发生的件件大事都串联起。

在写《新闻女郎》的时候,在《林夕字传》里提到:2003年,对每一个港人都难忘。

在这一年里,香港算是命途多舛,2003年,4月1日张国荣从酒店一跃而下,同年12月梅艳芳逝世。

2003年,香港经历了非典,并在维园大游行(具体请百度)。

2003年是一个多事之秋,当时的香港人以为多难之后必是晴天,但实际上2003年只是开始。

2008年,香港爆发艳照门事件。陈冠希宣布退出香港娱乐圈,可与此同时,作为香港文化标签的香港电影颓势已现。

很多人说《无间道》是香港电影的一个高峰,但没有人说,《无间道》可能是香港最后一个高峰。

近年的香港金像奖,无论是入围奖项还是获奖奖项都难以和巅峰时期相比。

金像奖的衰退只是香港电影衰退的表现之一。

2017年,林超贤凭借《红海行动》和《湄公河行动》两部主旋律电影狂收50亿票房,可2017年香港的总电影票房仅仅15亿,论总票房排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后面。

时间回顾到上世纪80年代。

1982年,李连杰出演《少林寺》掀翻全国,在那个年代拿下了几个亿的票房,可李连杰一天的片酬才几块钱,香港演员的片酬则达到了5000元每天,为了多赚些钱,李连杰不得不出演死尸来赚钱。

1985年,刘晓庆凭借《火烧圆明园》获得香港票房第三名,可在演出团队里刘晓庆还需要偷梁家辉的饭票来吃饭。

同样,香港电影的衰退也只不过是香港和内地地位发生转换的表现之一。香港对于内地不再是新鲜和外面世界的代表,不再是五光十色的世界之窗,恰恰相反,香港变成了一座可以追逐的目标、可以选择的代购地、可以纪念的文化丰碑。

香港是象征、是目标、是启发点和终点站、是值得悼念过去的记忆痕迹,唯独不再是值得去高高仰视的目标。

不信?看一看腾讯在港股的占比和市值?

就连上海追逐的对象也不再是香港,而是纽约、东京、伦敦和巴黎。

这个罗大佑歌曲里面的皇后大道,东方之珠,或许正在悄然改变自身的位置。1997年前后,香港人曾经无数次幻想过回归后的景象,却可能没有一次能够幻想到当下的情景,当年的“空”和“色”正在悄然转换。

现在再看,香港文化依旧璀璨,香港繁荣依然可为奇迹,香港之自由依然耀眼,香港或许一直没有变,变化的是这个时代。

然后再听一听那首《东方之珠》:

嗯,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多像一句预言。

本文来源维权骑士签约作者:黃不會,转载请至维权骑士士值品牌馆栏目输入查询码BK71530660366887获取授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