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未来人力资源行业布局

民生问题是国家一直重视的问题,政府的很多工作报告中多次都强调了民生问题。

本期推文探讨如下话题:

1、 拥抱互联网+人工智能,实现行业升级

2、参与国企职工多元化安置+多渠道就业

3、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合规性要求成硬指标

4、五险一金降比例有空间+偏区域化

5、人力资源咨询服务成为延伸需求

6、侧重人才服务+拓宽人力资源流动性服务能力

7、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纵深服务内容

8、积极参与特定人群的人力资源服务

9、抢占“一带一路”人力资源服务

10、互联网+就业,法律规制还不明朗

一、拥抱互联网+人工智能,实现行业升级

大数据发展行动=智能产业+智能生活+智能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业应当利用大数据,由传统的人工服务,升级为线上服务,然后再升级为智能服务。

拥抱新技术,拥抱人工智能,不意味着每个人力资源公司自行去开发新技术,而应当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合作,实现数据与技术的有效衔接。

“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参与国企职工多元化安置+多渠道就业

“去产能+国企职工安置”是国有企业今年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压力,而国企职工安置核心是“工作安置”,而去产能情形下,国企内部系统的“工作安置”属于空谈。

应当将“安置职工”作为“人力资源”,通过与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的合作,实现体制外的充分就业+体制能的最低保障服务。

“今年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加大“僵尸企业”破产清算和重整力度,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三、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合规性要求成硬指标

政务信息互联互通=政务信息的互通+企业信息在政府部门之间的互通,即政务数据共享,没有信息孤岛。在此背景下,政府监管简单化、数据化、透明化、凡是不符合数据要求的均会成为运营“硬伤”。

“大力推进综合执法机构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岛。”四、五险一金降比例有空间+偏区域化

坊间反映的降五险一金缴费比例,还有一定的空间,但是压力很大。在建立养老保险金中央调剂制度下,“阶段性或区域性降比例”会成为可能。

“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继续阶段性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缴费比例。”

五、人力资源咨询服务成为延伸需求

2018年人力资源的咨询服务在国企和事业单位会成为硬需求,主要是职工安置、裁员、薪酬服务等。挖掘区域内的客户需求,与第三方外部公司合作可以作为延伸需求。通过挖掘人力资源咨询服务,能够延伸其他人力资源服务需求。

1、“僵尸企业”破产清算和重整力度,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

2、“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

3、“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六、侧重人才服务+拓宽人力资源流动性服务能力

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大数据管理、社保服务、结算服务、档案管理、职称管理等会成为需求;技能人才的第三方人才激励机制,也可以做思考,而外国人才的服务成为高端、优质业务。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集众智汇众力,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七、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纵深服务内容

基于国有企业服务产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有机会,可以作为人力资源公司纵深服务的方向。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瘦身健体,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八、积极参与特定人群的人力资源服务

针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城镇化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外出务工人员的个性化服务应当积极参与,形成与多部门合作的人力资源产业生态。

1、“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

2、“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人,要加强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管理,使人人都有公平发展机会,让居民生活得方便、舒心。”

3、“今年高校毕业生820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要促进多渠道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

4、“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加大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力度。”

5、“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把基层医院和外出农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等全部纳入。”

6、“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九、抢占“一带一路”人力资源服务

“一带一路”是中国模式的输出方式,而中国人力资源的模式如何走出去,如何以中国特色方式走出去,令人期待。

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十、互联网+就业,法律规制还不明朗

互联网+新就业成为一种常态,但是这种常态的法律关系定性还在争辩,争辩过程中就是机会,参与互联网+就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会成为“大蛋糕”。

“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