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架构数字化工厂

数字化制造不等于全自动化,未来十到二十年,主流的制造方式将是人机结合。数字化制造的价值是客户导向的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是人机高效的融合,偏面追求全自动化与无人化是不明智的。

自动化改造、设备的传感连接、精益生产改善、供应链优化、业务流程的重组、数字化工厂、机器人和机器学习、大数据战略、高级算法与人工智能等,让我们企业目不暇接。这是因为每个专家、供应商或个别企业站在自身的角度来诠释这场新工业革命。每个企业切忌盲目冲动,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自身的情况,科学的、系统地规划实现新工业革命的升级。

自动化、精益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逐步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

实际上,智能制造属于复杂系统,是人工智能与大系统理论的结合,属于第三代控制论,不过还在进化。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出现,CPS嵌入式人机物协同控制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所以,实现智能制造必须做好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的“顶层”是决策者、系统化、系统工程。“设计”是策略、谋划、规划。我们在IT建设、数字化工厂、智慧企业的过程中,需做好顶层设计、系统工程、企业架构-数据、流程、系统、平台架构规划。但复杂系统又很难设计。所以在顶层设计时候留有空间,允许自然选择迭代进化。

数字化工厂的规划设计与落地,需要通过三个维度来顶层设计,首先是从供应链优化的维度,其次是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维度,即研发的产品要智能化。最后是生产现场精益生产集成自动化维度。生产运作从四个维度即生产运行、质量运行、设备运行、库存运行。工业控制实现SCADA/HMI/DCS数字网络控制实现IT与OT的深度融合。

图:来源APSS协会

智能制造不是万能的,但可以确定——它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之一!这关系到连接与集成的能力、数字化与透明化能力、自动化与智能化演进能力、产品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等。

对于未来新模式、新技术下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商业模式,即拉平价值微笑曲线底部并延伸价值链到服务;

二是管理模式,即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构建C2B、C2M模式、多品种、小批量按单定制生产;

三是技术创新,智能研发创新平台;

四是品牌,互联网全渠道营销;

五是成本,通过精益管理来降低成本;

六是资金,即互联网金融、众筹资金;

七是质量,可以通过工业大数据提升监控质量;

八是工艺,即数字化联网、知识库、模拟仿真工艺、机器人等;

九是人才,即对新型符合型高级人才的培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