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现场 | 这本“书中的书”,百位为书“做嫁衣”的青年编辑都是作者

摘要:为每一本书、每一个字、每一位读者负责

“在座谁想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台下,很多双手举了起来。

“平时谁有记账的习惯?”还剩零星几双手。

“那谁会给时间‘记账’吗?”手都放下来了。

“请大家拿出手机,翻到计算器,先输入你想活到几岁,减去现在的年龄,再乘以365。”所有人都低头按起了手机。

“这个数字就是大家拥有的时间财富,它只会变少,十分珍贵。”

短短几句话的功夫,上海交大出版社青年编辑汪俪的“安利”就让读者对她编辑的《时间管理》这本书充满兴趣。

今天上午,《书香上海——人气编辑眼中的百种好书》在上海书展首发。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编辑学会共同主办的“书香上海·沪上优秀青年编辑新春荐书”活动已连续举办四年,每年新年邀请沪上出版机构的优秀青年编辑,每人推荐一种好书,四年来共收到上海30多家出版社300多位青年编辑的荐书。根据图书品质、文章水平及“书香上海”官方微博、微信推送的阅读、转发和点赞量,活动每年评选“沪上最具人气青年编辑”,汪俪就是2015年度的5位人气编辑之一。结集出版的《书香上海——人气编辑眼中的百种好书》一书囊括历届最具人气青年编辑推荐的35种图书,以及在出版社推荐的基础上加以精选的65种精品图书,涉及人文社科、文学、艺术、少儿、科普等板块,在某种意义上业体现了近年来上海图书出版的基本走向和海派风格。

“我们的共同点都是编辑中的老兵。”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伟国和上海市编辑学会会长庄智象担任这本书的主编。彭卫国说,出版这本书的意义是希望以编辑荐书活动为纽带,将读者与更多好书联结起来,推荐品质图书,倡导深度阅读,不断提升阅读质量,从而引导图书市场格局的积极变化。策划出版这本书是向用匠心做好书的出版人致敬,了解他们是如何想方设法做一本好书、做好每一本书,同时,这本书也是沪上编辑荐书活动创办与发展历程的记录和缩影,凝聚着上海青年编辑的创意和智慧,反映了新时代读者阅读取向和兴趣的发展变化,体现了上海出版同仁的新思路、新战略。

庄智象把这本书称作“书中的书”,“它讲述的是关于书的故事,一是书里的故事,即作者通过文字和图片呈现给读者的人、物和事,传递给读者的情感和思想;二是书外的故事,即作者的创作灵感、写作经历,编辑的发现、鉴别与打磨,以及作者和编辑思想碰撞并由此而采用的编排、设计和工艺。”

“我是2014年7月入职的,8月举办的书展就是我职业的起点。”2016年度人气编辑、上海书画出版社青年编辑黄坤峰说,每一年做书、每一年参加书展的感受都不一样,“在很多行业,工作4年或许已经成了熟练工,但对编辑来说,每一本书都是新的挑战。我推荐的《吴秋帆书画鉴藏特集》是我做编辑的一本书,它是上博大展的配套图册,除了图版,还邀请上博专家对题跋、印章一一释读,这为读者提供了便利,对审校来说增加了很多难度。作为菜鸟编辑的我在社里‘老法师’的带领下,完成了这本书的编辑工作,这堂入职‘第一课’也让我学到了要为每一本书、每一个字、每一位读者负责的态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