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今晚闭幕 明年国学馆国际馆继续迎客

图说:书展现场 网络图

2018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今晚将在上海展览中心落下帷幕。15万余种图书、500多种首发新书、100个分会场、1150余场阅读文化活动,让市民读者在今夏共享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会。上海书展最美的一道风景线依然是热情的读者,无论是在主会场耐心排队入场、有序观展购书,还是在100家分会场的书店或农家书屋聆听名家讲座,上海市民对家门口的书展可以说是情有独钟。15年来,无论狂风暴雨,还是骄阳似火,书展现场永远是人潮涌动。

上海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提出,今后书展将会尽量在空间上布置疏密有序,有歇歇脚的公共咖啡空间,享受买书之外的体验,更好地服务读者。今年100家分会场也将在明年努力继续扩展。国学馆七天七堂国学课十分受欢迎,也许衍生出另外门类的纯粹阅读,国际馆将延续,手语的服务也将延续。出版社自己开书店,直接面对读者,这也是出版新趋势。希望书展的阅读活动提高质量,规划细致,能够培育读者。

2008年的“首发机制”已经成为上海书展的重要特点。主题类图书如:《读懂新时代》、“读懂中国”丛书、《钟扬文选》、《钟扬纪念文选》、《钟扬小传》、《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Ⅲ》等;人文社科类图书如《宋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二十五史简明读本》全十五册、五卷本《中国美学全史》、“寰宇文献•西方博物学大系”、“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分科本等。此外还有《上海传》、《上海六千年》、海派文化地图丛书、大型艺术普及丛书“艺术的故事”、《智利之夜》、《波洛克传》、《中华创世神话六讲》等,涵盖文史、社会、科学、生活、艺术等各个领域。

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特别感慨,《宋书》专业性之强,如此高冷的学术书在书展举办了签售,只有上海书展,今年的签售居然还有排起了长队。《芯事——一本书读懂芯片产业》回应公众对芯片行业的关注,书展首发后短短一个多小时销售1000余本,成为今年书展的销售明星。

7天展期内,上海书展举办276场新书首发活动,明年希望能把上海这个文化品牌擦得更亮。

上海书展的现场销售带动了网上书城的销售量,许多读者选择在网上实现买卖,因此,现场销售与去年持平,但网上销售如果相加一定超过了去年,这也提醒了出版业的转型的必要。

在书展特设的长三角精品新书展销专区,浙江、江苏等展馆,以及来自浙江的优秀民营实体书店晓风书屋,都吸引了不少上海市民读者的驻足停留。《之江新语》《莫言长篇小说全编》《黄宗羲全集》等图书受到了读者热捧。

今年上海书展利用16个区的图书馆、实体书店、社区文化中心和农家书屋等公共阅读空间,扩展书展分会场体系,数量由去年的40家增加至100家,包括实体书店78家、区级图书馆16家、农家书屋6家,进一步提升“书香满城”的地域和人群覆盖面。其中,设立农家书屋分会场为今年首创。

今年的台风天里,书展组委会拆除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牌、加固阳光棚,在入口铺设防滑毯,在楼梯台阶铺贴防滑垫,这些应急措施得到读者好评。8月16日,书展闭馆时雨势较大,组委会紧急决定延迟半小时闭馆,方便读者有序离场,并在各出口处为读者发放一次性雨披,让读者感受家门口书展的贴心服务。(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