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房价腰斩、创业者自杀,经济到底怎么了?

最近几天,“厦门房价腰斩”的新闻频频出现在热搜里。各种报道里还能找到这样的描述:“相比2017年3月高峰期,岛内每平方米已经下降了1万—1.5万元,岛外下跌6000—1万元。”

与这则消息一起上热搜的,是又一个创业者跳楼的消息。一名腾讯前员工,创业做了3家公司,经历了两次失败后,在即将创业成功,他却突然从22楼跳下,离开了这一切。

他不是一个失败的小创业者,同那些没有融资、籍籍无名的创业者相比,也算得上是佼佼者。出身腾讯,创立3家公司,注册资本超过千万,公司和项目多轮融资。就在投资人眼中“即将成功”之际,他却选择了跳楼。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因,但作为一个创业者我猜测,除了他公司法人变更背后的诸多事情让他焦虑万分外,经济大环境的恶化也让他对未来充满绝望。

02

几天前,全国媒体都在用“稳中向好”表述经济形势。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开始启用“稳中有变”四个字定调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中美贸易战升级之后,人民日报也号召我们“共克时艰”。

8月7日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数据看出,大多行业消费均出现了下滑的态势。

之前我们也觉得,宏观经济与大多数人无关。

而最近一系列的新闻和事件,充分说明了没有人能在经济环境的变化中独善其身,尤其是当下经济事件频发,经济环境处于方向性转变的档口。

是要安心上班还是要跳槽?还应不应该去创业?是贷款买房还是及时抛售?是要本科毕业工作还是考研考博?等等人生的关键决策,都和宏观经济环境息息相关。

要能读懂这些这些,知晓经济变动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让我们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首先需要了解基础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我们经常会觉得经济学就是个艰涩难懂的学科,只有专业研究经济学的人才能搞明白他。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解读的,则是一本号称“上至90岁下至9岁都喜欢”的经济学入门读物《小岛经济学》。这本书用最浅显的故事帮我们理解经济学中最基础理论,建立我们的经济学思维。

03

容我泡上一杯枸杞,下面正式开始解读。我们通过五个问题将这本书的核心讲清楚。

问题一:经济是什么?

在《小岛经济学》中,作者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说明。

在一个原始的热带小岛上。岛上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渔网哥,CEO哥,酱油哥。

一开始,他们的生活原始,每天吃的也只有鱼这一种食物。虽然小岛周围有数量可观的鱼,但三个人只能徒手抓鱼,而且每人每天也只能抓到一条,刚好是他们每人一天的饭量。

这时候,我们看到小岛的每天抓到的鱼是没有剩余的,自然三个人也就没有任何积蓄。因为所有生产出来的东西,都被大家吃掉了。

一天,渔网哥突然想到做一个能够捕到更多鱼的工具-渔网。而做渔网需要一天时间。他忍着一天的饥饿,用棕榈树皮搓成绳子,做成了渔网。

第二天,渔网哥拿着这个渔网朝海浪冲去。在使用几分钟后,他找到了窍门,很快就捕到一条鱼。在接下来的一小时里,渔网哥又成功地捕到了第二条鱼。

渔网哥决定冒险挨一天饿制造的这张网,成了小岛上的第一件资本设备,通过借用渔网这个工具,渔网哥每天能捕到两条鱼。

由此,我们了解到经济的一个简单定义:通过有限的资源,去创造更多的利益,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问题二:什么是储蓄和信贷?

生产力提升之后,渔网哥每天就可以得到两条鱼。由于他每天只吃一条就足够了,每天便会剩下一条鱼,小岛上开始有了储蓄(我们假定这些鱼不会腐烂变质)。

当然,生产力提升之后,得到好处的不仅仅只是渔网哥自己,因为这对岛上的每个人而言都是好事。

见识到渔网的妙用,CEO哥和酱油哥请求渔网哥借给他们鱼,这样,他们也就有时间去制作自己的渔网。

渔网哥同意借给他们鱼,作为回报,他们每人要将归还他两条鱼。通过交易,渔网哥得到多余的鱼报酬,而CEO哥和酱油哥也制作了自己的渔网。

现在大家都有渔网可用。小岛上的整体捕鱼能力便从每天三条鱼提高到每天6条鱼,经济增长翻番,前景更加光明。

生产力的提高,让渔网哥有了富余的储蓄。而从经济学定义看,储蓄也可以成为一种资源。正是拥有这种资源,他才能够帮助CEO哥和酱油哥,让他们编织自己的渔网。同时,渔网哥也通过这种信贷的方式,获得了四条鱼的回报。

问题三:为什么要成立公司?

三个人的日子已经过得很顺心,但是CEO哥认为他们还可以过得更好,他说:“既然我们可以用渔网扩大生产,那为什么不能更进一步形成产业呢?

考虑到自己的储蓄、体力和才智,CEO哥并没有办法单独完成这样一个大的工程,于是他提议三人创立一家合伙公司。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成功地建成了小岛上第一个巨型捕鱼器。

建成后,这个设备果然不负众望,平均每周能捕到20条鱼,而且毫不费力。岛上的储蓄迅速增加,有了更多的储蓄,于是三人筹划建立了另外一个巨型捕鱼器。

就这样,他们能够捕到更多的鱼,就有更多的时间实施其他计划了。

酱油哥制作了一块冲浪板,开创了一项很酷的新式休闲活动。渔网哥创立了一家服装公司,不仅可以为自己制作衣服,还可以为所有想改变形象的小岛居民提供服饰。

问题四:银行是如何出现的?

随着岛民储存的鱼越来越多,偷鱼贼的存在,让鱼的存储成了问题。同时,岛民更愿意通过贷款和投资使自己多余的鱼增值,但是大多数人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判断某项商业计划的优劣。

这时,一个名叫“尹航”的人嗅到了商机,他决定开拓一个革命性的行业。他建造了一个很大的储藏室,还雇用了岛上最强壮的人看守,这样就解决存鱼失窃的问题。

此外,他明白储蓄的价值,也明白自己比一般的岛民更擅长放贷。他用邻居的储蓄放贷,所获收益的一部分作为储户的利息和看守人员的工资,剩下的部分作为自己的利润。

于是尹航的存贷款公司就这样诞生了。

问题五:有了银行为什么还会有投资机构?

大多数岛民都会把多余的鱼放到银行里进行储蓄,方便存储和获取利息。但也有一些岛民觉得银行给的利息太少了。随着不满的岛民越来越多,一个新的联合投资组织出现了。阔绰的大亨,我们叫他土豪,他从那些对银行存款利率不满意的储户那里募集存鱼,然后再把募集到的鱼投入备受瞩目的项目。

银行继续通过保守的投资方式促进资本增长,而土豪的组织则成了冒险者的选择。无论是哪种方式,他们所能掌握的积蓄,都将推动了岛上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的革新,从而实现了小岛的经济发展。

04

总结下来我们看到,对于小岛的经济来说:渔网哥发明了渔网,提升了生产力,从而有了剩余产品,产生了储蓄。当储蓄足够多时,生产才能进一步扩大,带来更多的产品。

由此带来的是持续下降的产品价格,还会鼓励岛民储蓄,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鱼将来会更有价值。这样一来,人们就愿意储蓄,也就有更多资本可用于贷款、资本投资、生产,最终带来更多消费。

就这样,生产力的提升,带动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持续的良性循环之中。

我们将作者彼得·希夫的观点总结为:充足的储蓄推动生产力的提升。

生产力的提升,带来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一方面降低产品价格,从而带来更多的消费,提升经济的发展。

同样,储蓄对一个国家的健康经济的发展同样重要。

一方面,储蓄是一种资本,国家通过对储蓄这种资源合理分配,用于生产科技技术开发和其他生产的途径,能够使它产生更大的效益,推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充足的储蓄也是一种资源,能够保障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并在特殊时期,用以抵御灾害等对国家的冲击。

05

上面的五个问题,让我们用简单的故事,了解到经济学最基础的原理。原书中,除了这些基础原理,后面还会更深入的讲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政府职能的变化,服务业的崛起,货币的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现象,房地产市场的涨跌等,这些和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的出现,还有其背后的经济规律。非常值得一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