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降了,贝类水产品的价却没降!

7月份以来,受禁渔期、高温等因素影响,我市水产品市场有售的贝类产品价格蹿高,个别品种还出现了断货的情况。近日,张大姐走访水产品市场发现,气温降了,贝类水产品仍“高烧不退”。有业内人士表示,短期内,贝类水产品行情难降。

“黄蚬售价每斤20元。”8月23日,在东安农贸市场,张大姐询价后发现,蚬子等贝类水产品价格仍居高不下。除了蚬子外,小仁鲜、海螺蛳等贝类水产品售价也较往年同期贵不少。其中,海螺蛳活品售价达到了每斤五六十元,冰鲜品还要每斤三四十元,小仁鲜售价则达到了每斤16—20元。商贩表示,今年春节过后,我市蚬子等贝类水产品售价就没降下来。去年这个时候,黄蚬子15元就能买上两斤,而现在连一斤都买不上了。不仅如此,这些贝类水产品价格波动还频繁,基本上一天一个价儿,不过,始终在高价位震动运行。好在,近日不像前段时间隔三岔五就缺货、断货了。

随后,张大姐从市水产研究所了解到,今年,贝类水产品市场行情的确有些反常,去年同期,即使仍在禁渔期内,8月下旬,其行情也已开始走低。出现这种反常情况,市水产专家范铁虹分析认为,贝类水产品多数是养殖的,我市在售的贝类水产品主要产自大连、丹东一带,去年贝类水产品量大价低,养殖户获利不多,今年就减少了养殖量,特别是之前养殖量较大的贻贝,受此影响,抬高了贝类水产品整体行情。

活鲜的贝类水产品行情看涨,有的商贩开始销售冰鲜品。对此,范铁虹提醒,贝类水产品最好吃活品,如是冰鲜品的话,一定要弄清是活品速冻的,还是死品冷冻的。若是死品冷冻的,则不宜选购食用,以免引起腹泻等症状。不过,从肉眼上,很难分辨这两者。这种情况下,范铁虹建议,选购正规厂家出品的带包装的贝类冻品,避开散装的那种冻品。

晨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张建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