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AI最硬核,带你VR体验“无所不能”

科技日报记者王春

当人工智能和VR/AR等前沿技术纷纷到来时,究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8月24日,为期四天的2018(第五届)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拉开帷幕,展会以“科普——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市民生活”。3500余件展品在22000平方米的展区里争奇斗艳。

此次上海科博会首次将上海16个区县都集结在一起,浦东新区也是首次组团参展,并在中央大厅占据了最为核心的一席之地。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英韧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来自浦东的企业参展,来自芯片、自动驾驶、智能相机、医疗等领域。这些企业均在全球或者国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据悉,浦东AI企业最具有过硬的核心技术。它们的不少“人工智能+”产品已经可以走进普通百姓生活。现场观众通过一个个看似不真实的瞬间,深切体味到科技改变世界的真实力量。

记者看到,展会现场,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芯片只占据了一个很小的展台,但就是这块小小的芯片能够大大加快通用电脑芯片在人工智能上的运算速度,让人工智能变得更快更强。

有前端,自然也有后端。距离寒武纪不远,就是红极一时的喜马拉雅FM。由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AI音箱,看上去与普通音箱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它却能听懂别人对它讲的话,并播放相应的内容。事实上,人工智能音箱并不是新鲜的产品,目前正在逐步走进普通百姓家中。而能否听懂自然语言发音,以及其背后的音频资源,成为各方竞争的关键。

“我们的音箱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不断优化自身的识别能力,变得越来越能听懂讲话。”喜马拉雅工作人员向前来参观的两位阿姨介绍,“而在音频资源上,喜马拉雅FM有着天然的优势。”

“我觉得能够听懂话的音箱蛮好,就希望能不能把音箱变成能够随身携带的,还能随时上网的。”阿姨笑着说,“这样一来,我就能在厨房做菜的时候,听听音乐。等到以后老得眼睛也看不清了,跟音箱说一声,它也能听懂。”

“我们的产品不需要联网,针对的是本地的语音控制。”在上海互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参观者可以对一台电风扇发号施令。与人工智能音箱不同,这台电风扇并没有上网。其核心就在于一块集合了已经经过人工智能算法训练的芯片。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块芯片存储的算法经过了数百个不同口音的磨练,能够听懂简单的指令,比如“打开”“关闭”“加大风力”等,因此并不需要网络的后续训练。

此外,在众多展品中,能通过悬浮AI智能球进行语音控制的智能汽车、会自动跟随主人的机器人行李箱、只有巴掌大的袖珍飞行相机等新奇展品,都为本届展会带来许多看点。参加科博会,引来潜在的合作者,这或许将给参展的人工智能企业带来惊喜。

除了精彩的展品,本届上海科博会还有科普演绎环节,多角度展示科技魅力。Pepper是一款由日本软银集团和法国Aldebaran机器人公司联手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它来到本届博览会,为观众带来了中国首秀。

此次,科博会的舞台活动更注重互动性,观众有机会与科技“大咖”对话。中科院院士以及多名人工智能专家、量子通信专家、区块链专家将登上科普演绎大舞台,为观众解读前沿科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