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顺风车悲剧 没兑现整改承诺的滴滴难辞其咎

文 | 令狐卿

浙江在8月25日全域叫停滴滴公司的顺风车业务,理由是顺风车模式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这一行政禁令直接源于24日温州乐清发生的一起命案,顺风车司机强奸杀害20岁的女乘客,后者一路求救,亲友紧急行动,但滴滴公司敷衍延误时机,对女孩被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5月一空姐在河南被顺风车司机奸杀后,滴滴公司承诺一系列整改,一键报警之类,但从最新的惨剧看,滴滴公司的整改好像是空话,指望平台改进机制来捍卫乘客安全的期望是虚假希望。顺风车一再暴露其安全隐患,这种模式的去留需要一个决断。

(图为家属在网上发布的寻人启事)

在河南遇害的空姐被借了高利贷的司机在绝望心态下杀死,当时讨论顺风车的安全性时,有一些意见认为:出租车司机也有发生命案,是不是也要关停出租车?很难说这是一个合适的比较,但它有助于思考顺风车的特性,以及对它实施永久下线的过硬理据。

确实,也有出租车司机杀害乘客的案件,但顺风车的性质与出租车完全不一样,前者是以所谓车辆共享的名义进行了社交活动,带有社交属性,与出租车的工作属性完全不用,滴滴除了有顺风车,还有专车,安全性高于顺风车也是不争的事实。

社交属性的存在,使得形形色色的顺风车司机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社交关系中,而滴滴公司有意强化这种属性,所以逐渐造成一种暧昧的社交前提被顺风车司机口口相传。顺风车司机对女乘客的性骚扰及评价,即使经过所谓的整改,也没有根本撼动。

(搜寻人员找到遇害者遗体)

最为关键的是,经历了诸多性骚扰女乘客,乃至于奸杀女乘客的恶性案件后,顺风车群落所潜在的类强奸文化,并未得到彻底清理。时至今日,“共享”的科技创新面目,逐渐越界变质,成为资本攫取利润的工具,其道德底线失守,管理荒芜一再展露杀人危机。

无论5月份在河南遇害的空姐,还是前几天温州女生被杀,都展现了滴滴公司面对顺风车这一自发发展的技术丧失了必要的约束能力。滴滴原先承诺的整改之所以落空,一方面和这家公司内部价值观是否稳固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也要承认,顺风车所要求的高效管理是滴滴无法供应的。

完全可以替被害女生们设想一下,当她们坐上了心怀鬼胎的司机驾驶的顺风车,就陷入了隔离状态:遇到求救,警察说没有车牌不立案,滴滴说没有立案不告诉司机信息,这种扯皮让人很绝望。顺风车的安全机制等于渣,滴滴与警察办案的现实,始终落后于罪犯行凶作恶的时间。

顺风车在所谓共享经济下制造了一种隐含相当危险的次文化,其社交属性既是它便利性的卖点,更是它危险性的基础。滴滴重推顺风车模式,但其形同虚设的投诉机制,变态的隐私机制、司机社群失控等强化了司机的优势地位。温州杀害女生的司机前一天就被投诉有挟持女乘客举动,但被滴滴忽略。如果滴滴有能力稍作干预,女生不会被害。

(警方带嫌疑人指认现场)

这一次,浙江叫停滴滴顺风车在全域的运营,但愿能让我们聚焦实际问题。我们不是要争论网约车有没有作用,而是要聚焦顺风车致命的安全缺陷有没有可能被消除。如果我们只能在出人命时讨论后者,那本身就说明顺风车虽然是好东西,但安全不过关,就该被一票否决。

一个互联网的产品总是要经受现实的压力测试,即使它再好,但最大的安全缺陷无法消除、且运营商没有能力消除,那以顺风车的好来为它辩护,都没有说服力。空姐被害,滴滴咒骂声下获得了再次纠错的机会,但温州女孩被害,说明了一切宽容皆虚妄。

请牢牢记住温州女孩被杀过程,她两次发布“救命“信息,亲友打了7次滴滴客服,回答都是:“等待上级人员给您处理的呢亲”,“不到1小时,请继续等待”。滴滴竟然打电话问杀人司机,然后把司机说法反馈给亲友:没接到人。整个过程中安全监管的失控,让人心寒。

浙江官方采取针对性的约束是个新动向,说明不受节制的顺风车正被纳入更严格的监管审查。无论是从新经济角度为顺风车辩护,还是从与出租车的横向比较中替它解围,顺风车是不是要永久下线,都该提上政府以及社会讨论议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