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图像终将融入深圳人的血液 新闻老兵以家国情怀献礼深圳生日

长期战斗在深圳新闻一线上的老兵,在 25 年的时间内用自己的画笔和镜头持续记录深圳时代变迁的脉搏和肌理,将那些夺人眼目或者隐匿不显的风采华光一一呈现,以图像深入地解读深圳快速发展的内核精神。近日,集结这些具有历史意义作品的《深圳千影绘画摄影作品巡展》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并于昨天(8 月 26 日)在深圳大学 3 号艺栈美术馆举行了首展开幕仪式。本次展览将持续到 9 月 2 日,全程免费对市民开放。

囊括有历史意义的深圳著名建筑

记者看到,本次展览中城市摄影与城市速写作相辅相成。城市速写笔力老道,造型精准又具写意的洒脱感,摄影图片富于时代气息,镜头具有穿透力,紧抓人心。展览布展将同一地点时代变迁的新旧图片进行对比,令观众回味无穷。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览的图像影像几乎囊括了全部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圳著名建筑,比如以深南中路为中轴的晶都大厦、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大厦、地王大厦、红岭大厦、市委大楼、科技馆、华联钟楼、电子大厦、格兰云天大酒店及上海宾馆等,它们形成了深圳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地标带。创作者的匠心令人感佩。

完成老父嘱托彰显生命意义

据悉,本次展览以深圳晚报首席摄影记者冯明、深圳商报资深摄影记者施平、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潘喜良为主创团队,知名文化学者梁二平策展而成。首席主创冯明是深圳报业集团的资深媒体人,来深工作已 25 年。他介绍,自己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新闻工作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南下来到深圳,受聘于刚刚创刊的深圳商报做顾问,是深圳创建初期最年长的 " 老打工 " 之一。

" 父亲很有超前思维,因为改革开放的深圳处处散发着生机和朝气,他非常喜欢深圳。在父亲的鼓励下,我也来到深圳成为一名一线新闻工作者。" 冯明回忆说,自己刚到深圳老父亲就建议:" 何不用你手中的画笔去记录飞速发展的深圳?"

职业的本能和父亲的嘱托,加之记录时代巨变的创作冲动,让冯明当即开始了用画笔和相机记录深圳发展的印迹。他说,自己当年最早是步行、然后用脚踏车、再从三轮摩托换成了四轮摩托,遍跑了深圳经济特区内外:" 今天看来,这一笔厚重的图像资源积累是时代对自己努力的一笔丰厚馈赠,也充分彰显了我个体生命的意义。" 冯明说。

将转瞬凝结为历史

深圳 15 周年生日,冯明出版了《鹏城百景》速写集。2010 年,深圳迎来了经济特区 30 周年大庆,冯明又将十几年间画的速写,精选整理、补充,再次完成了《新鹏城百景》,并参加了当年深圳举办的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30 周年美术作品大展。

本次展览开幕式上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表示,艺术家将转瞬凝结为历史,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本次展览不仅是对深圳生日的献礼,也是对改革开放的献礼。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丁时照致辞说:" 新闻工作者一直都是守望社会,冯明、施平是榜样,因为他们持之以恒,不断前行。这些影像图像终将融入深圳的血液,成为深圳人的唯物史观。"

开幕式当天,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潘喜良作为学术主持的《" 鹏城改革开发 " 艺术发展变迁论坛》同时举行。 据悉,该展览由国家艺术基金主办、深圳市海洋文化艺术研究会、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深圳市小兵过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此后将赴哈尔滨和喀什进行巡展,让深圳故事传扬给更多的人。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编辑 刘小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