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数据产业发展交流大会——人工智能助力眼健康产业发展

为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深化大数据领域交流合作,创新中国行系列活动拟于2018年8月25日在郑州举办大数据产业发展交流会,以“数聚新动能、数创大未来”为主题,聚焦大数据全产业链创新与发展,务实推进大数据在各行业的落地应用,深化产业对接交流,搭建区域协同创新、深度合作的平台,助推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据驱动的创新正逐步向经济社会各行业领域融合应用,拓展行业发展新空间。

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领跑者Airdoc副总裁张京雷出席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对人工智能助力眼健康产业发展进行演讲。

张京雷表示:AI也好,大数据也好,最终都是要变成服务,这是中国真正稀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过去中国医疗设备增长非常快,但医疗服务跟不上,并长期依赖人力而这方面的人才缺口很大。为了弥补这个缺口,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应用而生,在这期间,诞生了许许多多的AI公司,但最后能留下,并真正落地的并不多,在AI医疗行业,竞争十分激烈,而人工智能的竞争就是数据的竞争,在起步初期,最大的问题就是所有公司都没有数据,没有数据,有再多的AI专家也没有用。

经过3年的打拼,Airdoc成功的与国内外超过100家著名医院合作,获取了几百万张视网膜图片数据,他认为,在国内,医院对新技术的开放程度还是较高的,数据体量也很大,为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温床。

他认为,国内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能快速发展,跟国内的医疗资源紧张不无关系,目前,国内约有5.5亿近视患者、1,000 万青光眼患者、600万白内障患者及1,160万眼底新生血管疾病患者(数据来源:《“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16-2020年)》)。屈光不正、青光眼和白内障等致盲性疾病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高达1.14亿,高血压患者更是多达2.7亿。能够得到较好治疗的患者并不多,最后导致失明、高血压等疾病缠身。

持续获得高质量的精标注数据,是公司在医疗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一无所知的人工智能来说,你告诉他什么是1它才知道什么是1,但是你告诉它的1可以是0,也可以是2。因此,如何保证1是1,至关重要。

在临床指南上,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都需要对视网膜进行检测,通过读取视网膜影像,对眼部血管、视盘、黄斑和神经等各区域进行分析,对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全身性慢性病,及高度近视、老年性黄斑变性、静脉阻塞、白内障等常见眼病进行筛查。

2006年,「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社区首诊制度」等字眼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然而由于基层医疗体系根子软,底子薄,大医院始终没有办法把患者推向基层医院。

用技术辅助医生改善诊断质量,并将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相连,让医联体顶层的医生能随时监督、指导基层医生的工作,能解决中国优质医疗资源紧缺、分级诊疗难以落地的问题。我国的基层医院,缺乏经验丰富的医生,很多基础较弱的医生,在诊断病情的时候,并不能像专家一样,能快速、准确的阅片,当借助人工智能阅片的时候,就可以减少基层的误诊率和效率,是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医生的助手。在社区医院,我们在北京和广州已经成功的推广,结合前沿人工智能诊断及风险评估系统,为居民提供进一步诊疗建议。

“以科技打破边界,让AI服务每个人”——Airdoc创始人张大磊。

2017年微软build大会上,Airdoc成为第一家Build大会上的中国创业企业,今年4月,完成由复兴领投、搜狗追投的数亿元B轮融资,在人工智能医疗板块,Airdoc公司走在了行业的发展前沿,我们有能力来助力健康产业的发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