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换量怎么做?怎么寻找合适的换量对象为APP带来精准用户?

作为一个刚起步的App,2018年猛打市场,狠抓用户,我们努力尝试着各个渠道的推广。

主流应用市场上架和推广

媒体付费推广

社群、kol推广

还有换量推广...等等

面对强大的KPI压力和低预算。我们重点采取了换量作为重点突破口。

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通过换量合作,我们半个月内0成本获取了5000➕精准用户。

那么在换量中,如何锁定住能为自己带量的渠道,提高自己的合作效率,为App带来精准用户呢?

今天分享内容主要包括:

如何明确自家App适合的换量对象?

换量合作的渠道有哪些?

换量中,如何提高合作效率?

换量合作中的注意事项

一、如何明确自家App适合的换量对象?

1、首先,要确定自己对量的需求

比如你到底是要用户增长还是产品日活或者是活动推广需求。这三点看起来关系不大,但是很多人都搞不清。所以跟别人谈的时候也说不明白,导致不成功。

所以,你要做的是,整理好你的资源。如:可操控曝光位、排期周期、己方带量;可得公式结果为量化数据,那么你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量。

有了属性和数据(根据可靠的数据源),就有了合作方产品的轮廓,单刀直入,保障效果。

2、其次,找到合适的换量对象

找换量,就要找与目标用户群体接近的App合作,量级大以及推荐位置明显的App为优先合作对象。

何为目标群体相近呢?举个例子。

比如,插座学院、91课堂等,它的用户群体是互联网从业人员,愿意为知识花钱。那么它要换量的时候,就需要相同类型的用户。

或者它们换量的时候也会特别注意对方的日活和量级是否和自己对等,不会局限在某类App或者某类用户群体中,它们更在意的是换量后,收到的曝光是否够大,是否有拿下相应的品牌效应。

二、换量合作的渠道有哪些?

1、相关网站

比如BD沃客、市场部网、企合邦等;

▪优点:产品方多,可选择性强;资源形式、合作方式多,即可以玩的花样多;

▪缺点:BD/CP建立沟通低效;产品数据信息相对不可靠;小产品很难达成目的;甚至需要付费曝光;

2、相关社群

比如QQ/微信内的推广或者换量社群;

▪优点:沟通直接、建立关系快;有群主场控,提升社群环境质量;可以认识更多更强的人,获取推广知识点,帮助避坑;

▪缺点:高质量甲方群少,针对换量的群就更少了;群员量级有限,是消耗品;

3、BD介绍

▪优点:精简直接;第一时间淘汰无法推进的产品,快速建立有意向的合作方并开展后续对接;

▪缺点:模版化严重,相对没有记忆点和交流氛围;核心信息无法突出,无发直接给出对方真正在意的信息内容,面对不对等产品或无广告排期的产品,可能没有信息反馈,合作无法推进。

三、换量中,如何提高合作效率?

1、如何撩意向App?

如果有公共的社区环境,让大家认识你,很重要。毕竟,你找别人永远没有别人找你来的快。

a、建立有效联系

无论是什么渠道,能和对方相关人员直接沟通,并有效触达,才是真正的开始。

b、建立对方兴趣

从数据、受众、品牌等方面建立对方感兴趣的点,加速勾搭的效果;如果没有,那只能从脸熟、沟通气氛等增值属性提升对方的兴趣。这些往往出现在社群、社区等有一个共同、实时载体环境的情况下。

c、关键信息交换

整理你的主要信息,做好Q/A,准备随时CtrlA/CtrlV,不要自己耽误自己时间;

清晰自家产品资源位的曝光逻辑、产品数据、限制规则,拒绝信息不全造成的误会;

清楚自己手里的权限:能否决定广告排期?能否决定非等比交换?能接受多大限度?能否换取一些增值属性(人情、物料等等),以便更好的流转手里的资源。

沟通成本在交流初期是固定的,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低效工时上,是不可取的。这,就是你面对超级App时,造成感觉对方“爱答不理”的原因。

2、换量时,需要考量的因素有哪些?它们需要什么,我能不能提供?

超级App目前在推广方面的操作,主要在于品牌、唤醒和物料。但无论对方想要什么,小换大,可以适当吃亏,后续资源往往才会让你惊喜。用户匹配度如何?

可以从单角度思考,突破惯性思维。用户画像不是单单的地域、性别、年龄、身份就可以定义清晰,从某一个角度,拿出你的产品优势,都有可能说服对方。

量级

效果数据是推广人最关注的,任何运营手段和优化套路,都是基于此结果的自下而上的思考。

如果你十分中意,而又因为“身份”差距不敢言语,那你还太年轻。

一个大体量App一定是一个团队在推,分配在每个人手里的资源量级不均,如果你能接受非标的、边边角角的曝光资源,这就是你搭上巨轮的第一步。

四、换量合作中的注意事项

在换量中,可能经常会遇到3个坑:

1、没点击没转化

请确认你没有被骗量。如果对方数据相对真实,是不是曝光位的问题?是不是素材和对方用户匹配度的问题?落地页第一屏的内容还能优化吗?操作流程合理吗、人性化吗?转化驱动力是什么?动力足不足?等等,需要思考。

建议:如果可以,请从第三方了解对方产品和数据

2、有量,不活跃

这种情况基本是用户相对不匹配,其次是产品使用体验的问题,如果是一周左右活跃度才开始下降,那么就是运营的问题了。

建议:新用户的操作流程要差异化运营,提升用户后续活力。

3、对广告位流量的认知不对

并不是首页Banner就好;既然没有广告位数据,就需要从产品的用户使用角度,判断该位置在该产品的曝光级别。

建议:一定要自己下载看过对方产品及资源位,一来了解曝光,二来可确认及抽查素材上线情况。

更多互联网动态、社群玩法、自媒体平台运营技巧、微信引流裂变,欢迎到“社群研究院”来看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