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证实“时间晶体”的存在,将颠覆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

时间晶体,或许不再是科学幻想了。

加州大学与马里兰大学的物理学家使用高能激光激发含有十个镱原子的原子链成功制造了由电子自旋纠缠构成的时间晶体。

生活中,我们对于晶体的印象一般是盐粒、冰块、水晶、钻石等看起来透明或半透明的固体,而时间晶体则是与其他一切学术上定义的“晶体”都不同的一种物态。“时间晶体理论”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弗朗克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四维时空论”建立的。

在相对论中阐述了爱因斯坦对我们生活的宇宙的认识,他认为,我们所在的时空是思维的,是由三个空间维度和一个时间维度凝聚而成的。而弗朗克在其理论中指出,宇宙中存在一种“物态”,其基本粒子的排列将会与“时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不过,很多科学家提出质疑,认为,弗朗克提出的“物态”根本不符合热力学定律中“能量不能凭空产生和消失”和“一切事物总是在由有序发展为无序”这两条。不过哈佛大学的柯马妮教授却十分高兴地说,这是一种全新的物质排列方式,以前的理论并不能证明它不存在。

根据弗朗克的解释,这种晶体中的原子热运动不需要像传统的原子运动那样从外界摄取能量,也就是说,它就像一个永动机,不受任何已知热力学定律的约束。

不过实验中产生的能量过小,目前还不能投入实际应用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