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轻松通过鉴定,岂能任由山寨货与山寨网狼狈为奸

网络图片

因怀疑网上购买的名牌包包是假货,张女士特意找到一家正规奢侈品鉴定网站进行鉴定。不料,不仅包包被鉴定为山寨货,事后卖家推荐的鉴定机构也是山寨网站。《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该山寨网站与“正品”鉴定网站几乎一模一样。

正如律师所分析的那样,如果山寨网站明知鉴定商品为高仿,仍提供虚假鉴定结论,与卖家联合欺骗消费者,则该网站与卖家属于诈骗罪的共犯。可是,一旦诈骗得逞,即使事后刑事追责到位,消费者的损失也难以追偿到位。要从源头上防止此类问题,一方面要严惩商家售假行为,另一方面要防止山寨网站为商家售假“站台”。

山寨网站的存在,是商家售假被质疑后的一着“后手”,可谓连环套。在当前被查的诈骗案件中,不少都有山寨网站的影子。今年7月就有媒体报道,广东鹤山警方成功打掉了一个利用网络游戏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全国有200多网友充值网游被骗1000余万元,而充值网站便是山寨网站。

公众不得不质疑,这些山寨网站是怎么建起来的?为什么不能在犯罪发生前就责令其关闭运营?

山寨网的存在,暴露了网站在监管方面的漏洞。早在2005年12月,原信息产业部就出台了《互联网站管理工作细则》,在明确“谁运营谁负责”原则的同时,也规定了“谁接入谁负责”。因为,如果没有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经营者、数据中心业务经营者,以及电信业务经营者为网站提供接入服务,则山寨网站难以诞生。山寨网站的运营者因违法犯罪被查后必然会受到惩处,因此对这些违法人员谈“谁运营谁负责”没多大意义。可是,要从源头上防范山寨网站,就必须强化“谁接入谁负责”这一原则。网站接入提供者应履行哪些责任,《互联网站管理工作细则》第七条从11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只有这些规定落到实处,山寨网站就无法立足,自然就不能在网上为非作歹。

自《网络安全法》实施以来,网络实名制已实施一年多,普通网民上网发帖都要实名验证,山寨网站的存在,便更加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是时候落实好“谁接入谁负责”的规定了,同时还应配套更严厉的惩处措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