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没有“滴滴打车”?

“日本那么发达,难道没有滴滴打车吗?”

滴滴4月一声明,

5月一声明,

8月一声明,

月月声明犹如废纸,

声声歉意从不走心。

距离5月份空姐滴滴遇害的新闻过去不久,浙江温州乐清#20岁女孩乘滴滴顺风车遇害#的话题再次让我们担忧起女性出行的安全问题,尽管滴滴公司出面“积极”道歉并提出整改,但这次整改过后,下一起“滴滴遇害”事件将在何时发生?安全隐患会就此消失吗?我们无从得知。

在我们的邻国日本,交通业非常发达。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在日本街头,打着“空车”提示牌的出租车随处可见。有人觉得好奇,便去问一个东京的司机:“出租车空载率那么高,你每个月还有多少收入?”答案是4、50万日元(约3万元人民币)。在日本,出租车的定价是需要日本国土交通部审批的。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日本那么发达,难道没有滴滴打车吗?”曾经有过,但因属于违法营业,被禁止了。

作为一个典型的地少人多之国,日本当然也知道类似滴滴的打车软件,想利用这一软件赚钱的人也不少。但是在中国“横行霸道”的滴滴打车,为什么在日本就发展不起来呢?

8年前,美国的Uber进入日本市场,不同于“狂砸10亿补贴”来扩大业务的“中国Style”,Uber最大的赢利点,在于通过让出租车公司提供加盟费来获取利润(加盟费)。但是,3年试水期过后,Uber不仅没有领到日本国土交通部的营业许可证,在福冈以外的城市也寸土难进。最后,Uber只能关门大吉,宣布退出日本市场。

美国“滴滴”在日本的黯然离场,其中有三个原因。

01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

日本的出租车多如牛毛,然而,它却并没有国营和民营之分,而是分成企业和个人两种:公司经营的出租车和个人出租车。不同于中国实行完全承包制,日本出租车司机拿的是工资加奖金。奖金按照你每月的业绩来算,自然没有什么份子钱。

看到这里,如果你以为在日本当出租车司机很简单,那你就太天真了。在日本,获得个人出租车的经营许可证,难于上青天:你必须开过10年以上出租车,而且5年内没有任何违章记录。也就是说,只有出租车行业里真正的“老司机”,才有资格去开个人出租车。这样一来,无论是公司经营的出租车,还是个人的出租车,市场地位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当打车软件在福冈一出来,就遇到了一个问题:交了加盟费的出租车公司,生意很火。那些没有加盟的公司,生意就变得清淡。那些不愿意交加盟费的个人出租车,日子就更难过了。如此一来,打车软件就很明显地违反了日本《商业法》规定的“市场公平竞争原则”。这是打车软件在日本走不通的第一大原因。

02违反了日本《道路交通法》和《道路营业法》

一些没有出租车营业许可证的黑车,通过给打车软件交加盟费来赚钱。这一种无证经营的出租车,在日本不叫“黑车”,而是叫“白车”。大量出现在街道上的“白车”,不仅抢了出租车公司的生意,同时因为无证营业,也违反了日本《道路交通法》和《道路营业法》。有一家名为“皇包车”的专门为中国人提供包车的日本公司,就因此遭到了日本警方的搜查,相关负责人被捕。

03安全与利益隐患

无证经营的车辆对于不知情的乘客来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交通事故、司机恶意袭击乘客等,乘客很难获得正规渠道的赔偿,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乘客的风险。

日本人意识到的这一点,却被我们“不小心”忽视了:16年的时候,深圳对网约车进行排查,发现有3000多人吸毒、患有精神病或犯罪前科,还有司机非法买卖枪支;很多司机驾照被注销,还能凭借已经被注销的证件成为网约车司机。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结语

一向“刻板”的日本人,在“要市场,还是要法律”的选择上,他们往往会选择法律。因为在他们眼里,法律是神圣的。“法律规定不行就是不行,必须按照规矩来做事情。”这是很多日本人在对一个事物做出判断时,出于本能遵循的一个原则。我们不能否认,在某种程度上,这一原则让社会趋于保守,甚至扼杀新生事物的诞生。但整个社会也因此有了只需,国民的权益因此得到强有力的保护。

也许,这就是日本的“性格”。

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延伸了中国的大唐文明,又大量吸收西方文化,虽有过短暂的认知偏离,却从未停止脱离其本土文化本源。经济如此,文化如此,国家亦如此。小小的弹丸之地,如何产生强大且持久的企业经营文化,我们又能从其中学习到什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