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业绩大增,雷军狂拿99亿奖金!他值吗?

最近一篇关于中国手机往事的文章在网上流传,从文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手机真正有所起色是在2010年,标志是小米公司的成立。2010年之前中国人在做手机这件事上的尝试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现在的年轻人几乎都已经想不起来还有康佳、TCL、波导等当年大红大紫的品牌,只知道创造101的小姐姐在对着Oppo卖萌,偶像练习生的小哥哥拿着Vivo耍帅。这些大红的新兴手机品牌一直被诟病没有核心技术,随时会因为美国的制裁而倒下,引发思索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公司到底怎么样才能真正的崛起?

当年和摩托罗拉、诺基亚竞争的中国手机厂商其实都是在既有游戏规则里寻求突破,但是最新技术、供应链、品牌都掌握在先发者手中,单点的突破分分钟会被打回原形。中国喊了几十年的“市场换技术”,那真正换到了技术吗?看看共和国长子所在的汽车行业就一目了然。只要游戏规则无法改变,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也不能真正的改变竞争态势。

研发型的公司主要是在比拼研发投入,作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传统商业更多的关注效率、成本、品牌。在过去四十年的增量为主的市场中,生产出能够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商品是头等大事。但随着90后、00后成长为消费主流,个性化、社交化的需求不断涌现。欧舒丹最热销的产品是由鹿晗在真人秀节目中推荐,范丞丞一张照片就能向想要先睹为快的粉丝收取400万元。

这些让人瞠目结舌的现象其实完全符合逻辑,只是在过去都得靠经验、靠猜、靠试错,在现在这个创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完全可以低成本的对消费者进行360度画像,从而预判消费者的需求,并从产品的设计、制造、营销一直到消费者反馈进行全链条的革新。

希望真正有所建树的传统商业企业应该从学习小米开始:背靠中国庞大的市场、对中国消费者深度研究,使用创新技术重新构建价值链。顾客数据被渠道把持,那就利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从源头收集交易数据(谁买、买什么、购买频次等);无法获知渠道的备货情况,那就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众包平台(发布拍照任务、完成任务给奖励)去检视冰柜;难以有效地促销,那就采用移动化CRM将促销员管理和内部订单系统打通、强制执行数据模型推荐的精准促销策略(送赠品、交叉营销)等等。从这个角度上讲,小米IPO估值543亿美金是真的被低估了,这样的流血上市很有可能最终刺激小米成长为一株“奇葩”。

经常能从新闻报道中看到外企决策的各种不灵活导致中国分公司无所适从,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在中国的成功是因为在中国落地研发创新,失败却是因为不能真正读懂中国新一代的消费者、不能真正的去推动变革。无论什么样的创新都必须从真正的了解消费者开始,否则按照既有游戏规则永远也无法战胜领先者,甚至会被读懂顾客的领先者所吃掉。

硅谷相信用技术能够改变世界,作为被改变对象的中国传统商业企业,守着消费者这个金山而不自知。如果不能理解自己的顾客、不能将客户资源牢牢的握在手中,那么未来必然成为被颠覆的对象。任正非总刚刚内部讲话,贸易战中国最大的武器是十三亿人民的消费,我们的传统商业企业怎么能“入宝山空手回”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