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 AI 企业最多,黄埔南沙位居前三

2018 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大会在海珠举行

新快报讯 记者朱清海 毕志毅 报道

随着广州大力实施 "IAB" 计划,新兴的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发展的 " 快车道 "。8 月 29 日,以 " 聚慧 · 智启未来 " 为主题的 2018 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大会在海珠区举行。新快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在广州市人工智能企业库首批登记入库的 339 家 AI 企业中,天河区、黄埔区和南沙区人工智能企业数位居前三,三区 AI 企业总数占了全市的六成以上。

去年 AI 企业爆发式增长,新成立 52 家

根据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会(以下坚持 " 促进会 ")的相关数据显示,其连同广州市工信委发起的 2018 年广州市人工智能企业入库工作,截止今年 5 月收到入库申请 360 家。

在首批拟入库企业中,2017 年,年营收过千万的企业达到 185 家,年投入研发经费千万级企业达到 90 家,年营收总额达 625.8 亿元 …… 这一组数据说明广州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 " 长势喜人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尹涛在会上对本地 AI 产业进行分析汇报时指出,从地区分布上看,截止到今年 5 月,广州市人工智能入库企业总数达到 339 家。其中,天河区、黄埔区和南沙区人工智能企业数位居前三位。天河区有 86 家,占全市的 25.37%,黄埔 84 家,占 24.78%,南沙区 53 家,占 15.63%。从各区 AI 企业主攻的技术领域上看,天河区、黄埔区和南沙区侧重发展机器学习、数据服务及智慧生活为主攻技术领域,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则以发展工业制造技术 AI 企业居多。从企业成立时间看,2017 年广州人工智能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一年涌现了 52 家人工智能企业。今年前 5 个月新成立了 21 家 AI 企业。

目前,在广州人工智能产业中所属公司领域分布中,计算机视觉领域拥有最多创业公司,紧随其后的是服务机器人领域,排名第三的是语音及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此外,智能医疗、机器学习、智能驾驶等也是相对比较热门的领域。

人工智能产业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

" 人工智能的竞争很激烈 ",尹涛在提出 "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高地 " 建议时表示,广州要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的战略性产业,仍需重视人工智能领军企业、高端人才的建设。

在现场,有专家及行业大咖表示,在技术方面,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算法研究是广泛的基础能力,目前广州在此领域的人工供应相对紧缺,流通性较弱,也导致高端研究人才的超高成本,同时有部分公司选择在国外建立研究院或实验室。这说明,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典型代表,人工智能产业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此外,人才储备的整体情况,基础研究、产业链等面临的挑战,将成为制约本地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与会的人工智能企业代表建议:建议政府在政策、资金方面扶持,同时在人才引进、税收优惠、融资贷款、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扶持。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与公共服务建设,优先选择本地人工智能企业承担相关项目、服务等。促进会有关负责人还介绍了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提速发展行动(" 鲲鹏计划 "),一是以 " 产业龙头 " 为抓手,通过 " 生态协同 " 将优秀企业引进来。同时,以 " 产城融合 " 为推手,通过 " 组团发展 " 让本土企业走出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