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核雕女匠人:雕出人生千百态

光福镇被称为“中国核雕之乡”,享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的美誉。陆小琴从小生活在艺术之乡,在父辈的熏陶下,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5年高中毕业后,陆小琴从事了11年的木雕、紫檀雕刻工作,2007年开始步入核雕领域。

改行第一天雕出一颗罗汉头

陆小琴说她之所以改行,一方面是被核雕的精致和魅力所吸引,另一方面木雕需要木工、漆工合力完成,所以这也是她改行的主要原因。艺术是相通的,拜师学习的第一天,她顺利雕出了第一颗罗汉头,上手的速度远超别人好几倍。就这样,陆小琴学了半个月就出师了。回家后,她开始一个人研究创新,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出了核舟,并且被北京的一家收藏馆收藏。除此之外,她还研究佛像、观音,将木雕的技法镶拼、浮雕和多层镂空雕技术运用到了核雕的雕刻上。

2009年,陆小琴的《五龙观音》荣获“2009中国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江苏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铜奖。从2007年入行,到2008年开创琴韵核雕工作室,到2009年获奖得大奖,短短几年时间陆小琴的名字就在圈内大噪,从2012年开始几乎成为了“金奖专业户”,2013年更是凭借《二十四孝》摘得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雕出世间人生百态,刻尽天上神仙万象”。真正融入作者思想的作品,才是有生命、有温度的作品。陆小琴的作品不局限于“千人一面”的十八罗汉、财神、弥勒等人物头像,而是更多地把历史、生活中的场景、个人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创造出了许多新的题材。比如用六颗核雕“讲述”梁祝的传说故事——英台求学、草亭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相思成疾、化蝶双舞;纪念红军长征精神的《红色记忆》,刻画的就是一个红军战士背着另一个受伤红军战士,眼神却无比坚定,这种精神给了后人永远的启迪。

真实细腻的情感让作品有血有肉

在为人父母后,陆小琴体会到当父母的不易。她以空巢老人为题材创作了《守望》,画的是一个老人,牵着一条老狗,站在村口望着儿女归来的场景,获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一个人的一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陆小琴细腻的情感是她核雕创新道路上强劲的助力。也正是因为这份真实而又细腻的情感,才让她的作品有血、有肉、有灵魂。

2017年8月26日,陆小琴核雕艺术馆在光福镇开馆。在仪式上,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张丹指出,陆小琴在追求艺术道路的大约两个十年中有两个重要转折,一是从木雕到核雕的转折,二是从机械复制到艺术创作的转折。前者解决了艺术语言的转化,后者则实现了由匠人到艺术家质的蜕变和飞越。她的作品浓缩了一位真正艺术家人性的善良和温情,表现了对当代社会的关切与追问,人生的探索与思考,人文主义色彩扑面而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境界。

陆小琴不喜欢模仿别人,也不想做重复的事情,因此很多作品也都是孤品,她的座右铭就是“超越自己”。陆小琴表示,她的梦想就是让核雕这门艺术真正的融入生活,把当代人的文化烙印刻在核雕上,把“琴韵”打造成一个民间手工艺的奢侈品品牌,让核雕文化“走出去”。

苏报融媒记者 范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