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爱乐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京沪“双城记”精彩上演

摘要:走出去,在更广阔的舞台奏响中国旋律。

8月27日,上海爱乐乐团2018-2019新乐季开幕音乐会刚刚在上海大剧院上演,8月30日,原班人马挥师北京,在国家大剧院奏响同一套曲目,上演了一场上海北京“双城记”。这也是上海爱乐委约新作《中国版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从上海走出去的第一步。国家大剧院音乐厅1800个座位座无虚席,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

一手抓作品质量,一手抓演奏水平

这台京沪接力的新乐季开幕音乐会,上半场先后演绎了英国作曲家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和华人作曲家于京君的新作《中国版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下半场演绎了马勒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

华人作曲家于京君的新作《中国版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运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作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变奏,演绎成一部十几分钟的作品,观众还能在其中捕捉到《凤阳花鼓》《采茶扑蝶》等中国民间音乐的元素。乐队编制中没有特别加入中国乐器,于京君善于运用不同西洋乐器的搭配组合,模拟出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和韵味。他还善于将一首曲子的旋律和另一首曲子的节奏嫁接在一起,让人产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中国版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未演先热,乐团早已收到全国各地的合作意向,为交响乐在中国青少年中的普及做出贡献。

虽然旅居海外30年,但中国风格仍然是于京君的“名片”。他说:“我喜欢中国民歌和戏曲,丢了中国音乐的传统,就好像失去了依靠一样。一个艺术家有口音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给你带来个性和光芒。”

除了《中国版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上海爱乐乐团2018-2019乐季中还将有一系列中国作品上演。其中包括《中国经典影视音乐集萃》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当代作曲家作品展演开幕音乐会》,以及青年作曲家龚天鹏以“一带一路”为题材的《第八交响曲》等。

上海爱乐艺术总监张艺说: “我们不仅演绎经典中国作品,也不断违约优秀的原创新作。当然,演原创作品要提高两个门槛,一手抓作品质量,一手抓演奏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奏响中国强音。”

从北京开始,走出去步履不停

这样的京沪“双城记”并不是头一回。今年4月,上海爱乐曾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在德国指挥家史蒂芬·马尔泽的执棒下,在“中国交响乐之春”的舞台上演绎作曲家叶小纲的第四交响乐《草原之歌》。转眼到了5月,他们又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出了叶小纲的第五交响乐《鲁迅》。两场演出都汇集了世界级的歌唱家,精彩的旋律彼此映照,在南北两座城市回响。

“上海和北京两个文化阵地,应该进行更多的音乐交流。”张艺说,“一方面,两地的音乐人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另一方面,我们的观众也可也听到不同乐团不同的风格。”

这一次将开幕音乐会带到北京,展示了上海爱乐在新乐季“走出去”的决心。9月,张艺还将执棒乐团赴香港进行两场演出,曲目包括这部《中国版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10月,上海爱乐乐团和澳门乐团组成的联合乐团将在指挥家吕嘉的带领下,献演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11月,张亮将带领乐团再度开启“海上丝绸之路”巡演,赴泰国、印尼演出。

2019年1月,上海爱乐乐团还将携手费城交响乐团在美国费城的金梅尔表演艺术中心举行费城首届中国新年音乐会。演出将由指挥家张亮执棒,由上海爱乐乐团和费城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组成联合乐团,为观众送上中国新年的问候。上半场演绎西方经典交响乐作品,而下半场亮相的则将是上海爱乐乐团与费城交响乐团联合委约青年作曲家龚天鹏创作的《京剧幻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