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 | 形诸文字的心意

教师当久了,最怕过的两个节日:其一是我的生日,再一就是教师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给教师送礼的习惯,从中小学蔓延到了大学,每逢教师过个人生日或者9月10日集体过教师节,就有在读或毕业的研究生联翩给导师送礼。如果是一张贺卡或者夹带了留言的一朵鲜花,因为情真意切的文字,还是让人有不少欢喜,并引发我一些美好的回忆,但更多的,却是让人陡然增加心理负担的较为厚重的礼物,尤其有些礼物出自尚在读书的学生,更令人内心不安,夸张点说,当教师节和生日这所谓的好日子渐渐迎面而来时,我却日益不安起来。

虽然我丝毫不怀疑学生借助礼物所表达的善意和真诚,有时候在接受礼物的一刻还不免有些小得意,但是,更多的时候,除开觉得这些礼物于我而言是一种心理负担外,好多礼物,其实在物质资源上也是很浪费的。还记得有一年我生日,学校工会本来就预订了一个蛋糕,聚会的朋友买了一个,学生又现送了一个,毕业生又快递了两个,结果,把左邻右舍的同事都请来吃蛋糕,各种味道都品尝了,还是吃不完,最后只能扔掉。同事开玩笑,说我人品大爆棚,我倒觉得是在暴殄天物十分罪过。而教师节收到的许多礼物,常常是闲置不用的,有两次清理出来捐给学工部作为开展帮困生活动的义卖品,还恰被一位眼尖的送礼学生发现了,在拍卖地叫嚷着:这是我给詹老师的礼物,怎么到这里了?弄得主持人好不尴尬,转述给我听,我也觉得好像自己挺无情无义的,辜负了送礼学生的一片好意。

也许这事传开了,所以有几回学生送礼,会把姓名刻到礼物上,免得我转送或捐出去。当然,也可能跟我捐出礼物无关,仅仅说明送礼的学生更花心思了。不过,出售礼品提供刻名字服务的,费用会更高,这又添我一份不安。

一般而言,学生不管送怎样的礼,大多会附上一份祝福、一份感谢的文字,这是最让我怦然心动的。好像礼物只是传递的工具,那份形诸文字的心意表达,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

于是就想,如果去除那些捎带文字的贵重礼物,我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又省去了很多心理负担,学生何乐而不为?

有一年冬天,天气冷得出奇,冰连地接的,感觉世界被冻成了一个冰坨子。我回到老家,陪陪年事已高的老母,主要是督促一贯省电的她开空调。但天气似乎太冷,或者空调质量不高,家里感觉不到热气。也就在那几天里,我突然收到了一张明信片,是十多年不联系的学生,把明信片寄到我老母家了。上面只简单地写着:

老师:希望您有一个温暖的冬天,还有一年温暖的心情。

我把明信片拿给老妈看,她戴上眼镜细看了两遍,然后把眼镜摘下,笑着说:这话比空调管用。

突然,这位学生早年在教室的情境出现了:

眼睛大大的短发女孩,神情似乎在专注听课,又似乎沉思的样子而有点迷离。即使全班哄堂大笑,她也只是浅浅地一笑,马上抿紧嘴。但因为坐前排,冬日里,窗外横扫进来的阳光,总是把她先笼罩着。是的,这样一句再质朴不过的文字,既有切肤之感,又直指你的内心,确实称得上是心中的礼物,至今回想起来,还让我感动不已。(詹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