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色闪耀的希望之光

救援官兵营救行动不便的老人。

救援官兵转移受灾群众。

救援官兵护送临产孕妇前往医院。

“同志们辛苦了,我代表总队党委来看望慰问大家。”8月23日上午,河南省消防总队总队长李彦军带领慰问组来到商丘,看望慰问在“8·18”抗洪抢险中的参战官兵,并送上慰问金和救援装备,和参战官兵一一握手。他说:“这次抗洪抢险任务不仅锤炼了部队,更充分证明商丘消防支队是一支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可以完全信赖的队伍。”

“消防部队立了大功。”在与李彦军总队长座谈交流时,市长张建慧动情地称赞道。

在慰问官兵时,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建仓代表商丘市委、市政府深情讲道:“实践再次证明,市消防支队是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队伍,是一支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队伍,是一支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信赖的队伍。”

灾情就是命令

8月18日,受台风“温比亚”影响,我市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城乡内涝,道路阻断,农田受淹,群众生命安全岌岌可危。

在这危急时刻,市消防支队在省消防总队党委坚强领导下,坚决听从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指挥调度,以灾情为命令,第一时间营救被困群众、排涝除险,解群众于危难,用赤胆忠心和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暴风骤雨的坚强柱石。省消防总队总队长李彦军指示:“商丘市消防支队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坚决打大仗、打恶仗,展示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国家队、主力军的形象和水平。”市长张建慧要求:“消防部队继续保持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坚决夺取防汛救灾的全面胜利。”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建仓多次指示:“消防官兵有险必抢、有警必出,切实做好抢险救灾工作。”省消防总队参谋长黄艳辉要求:“参战官兵要科学施救,确保安全。”

“在灾害面前一定要沉着冷静,增强信心和勇气,发扬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连续作战,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坚决做到哪里有险情,就冲向哪里,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在市消防支队支队长康建国简短而有力的动员下,全市900多名消防官兵、政府专职队员和消防文员全部投入这场抗洪抢险的战斗中,他们身着橙红色的抢险救援服,成为滂沱大雨中的一个个显著标记,是暴雨中的橙色希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8月17日,市消防支队接到市政府防汛防台风的通知后,立即召开动员部署会,细化应对方案,要求全市消防部队充分认清我市抗洪救援的严峻形势,加强与电力、通信、医疗急救、防汛、气象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消防部队在抢险救援中主力军和国家队的作用,坚决做好重点受灾地段和区域的抗洪抢险工作。8月18日7时26分开始,我市降雨量逐渐增大,支队立即启动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预案,集结了由康建国支队长任队长的抗洪抢险突击队,调集运兵车、冲锋舟、橡皮艇、帐篷等保障物资,备足72小时作战所需的油料、食宿、药品等遂行物资,全市消防部队即刻进入临战状态,时刻准备参加抗洪抢险救援行动。

在这场战斗中,市消防支队既打政治仗、救援仗,还打宣传仗,仗仗拼命,仗仗精彩。在34个小时内(18日8时至19日18时)接到报警1500多次,参加抗洪抢险救援116起,出动消防车辆(舟艇)230辆次、警力1580人次,抢救被困人员219人,安全疏散和转移群众830余人,全体官兵始终奋战一线,他们无怨无悔,用行动书写着忠诚与担当。

生命的呼唤

孕妇临产,暴雨中消防车变身救护车。8月18日17时10分至18时01分,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先后接到了多名临产孕妇的求助电话,急需前往医院。支队指挥中心先后调派辖区就近中队消防官兵前往救助。

17时10分,梁园区王楼乡一名临产孕妇被困在去往医院途中,在危急关头,孕妇家属拨打了119报警电话求救,市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立即调派梁园区消防大队产业集聚区中队1辆消防车5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救援。途中,救援官兵不断与孕妇家属联系,沟通行驶路线,在到达与家属约定的地点后,救援官兵发现,搭乘着孕妇的电动三轮车被一条施工沟壑阻隔,无法继续前行。此时雨仍在不停地下,道路中央积水最深处已经没过大腿,加之树木倒塌、障碍物挡路,救援官兵行进过程十分艰难。此时孕妇因身体疼痛引发恐慌,情绪激动。救援官兵一边安抚,一边对现场情况进行摸排,同时利用6米拉梯搭建临时桥梁以确保行进过程安全,最终通过接力传递的方式及时将孕妇救出,并利用消防车将孕妇紧急送往就近的长征人民医院。

当晚10时,孕妇生下一名健康女婴,家属激动得流着眼泪连声感谢:“要不是你们及时赶到,我们真的不知道怎么保住这一大一小。”

无独有偶,17时47分,香君路与紫荆路一小区有一位孕妇在家中即将生产,虽然距离市第一人民医院很近,但由于路面积水严重,家属无法驾车送孕妇前往医院,120急救车也无法前往救助。接警后,支队指挥中心立即调派睢阳区消防大队北海路中队1辆消防车和6名官兵前往救援。17时58分,救援官兵到达现场,路面积水已经没过孕妇的膝盖。由于救援环境复杂和孕妇的特殊情况,救援官兵决定由3人搀扶孕妇,并由另一名战士在前探路以保证路面的安全,五六十米的距离,消防官兵搀扶着孕妇缓慢前行。最终在救援官兵和家属的共同努力下,孕妇被护送上消防车前往医院。18时10分,救援官兵将孕妇送达市第一人民医院并交由医护人员。

当日,全市消防部队共协助120急救中心救助运送临产孕妇7名。

雨中校舍救援。8月19日8时30分,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警称,位于市第四高级中学南侧附近房屋有人员被困,接警后,指挥中心立即调派睢阳区消防大队北海路中队2辆消防车和12名官兵赶往现场。

8时35分,救援官兵到达现场后,经现场侦查和询问报警人得知,被困人员位于第四高级中学南侧的第二回民中学,由于校舍地势较低,内部积水相较于外面更为严重,此时校舍内11名被困人员已被迫爬上3楼,据了解,被困人员中有6名儿童。此时,被困的第二回民中学周围是齐腰深的积水,已经成为泥水洪流中的一座“孤岛”。

时间就是生命!在营救被困人员过程中,救援官兵决定先派出2名水性较好的消防官兵,佩戴齐个人防护装备和救生器材后,游泳进入被困区域。由于水性较好,来自贵州六盘水市的20岁战士熊清满向现场指挥员副中队长曹德华主动请缨:“队长,让我去吧!”于是,由副中队长曹德华和战士熊清满2人组成的救援小组冒险涉水进入被困校舍内,一方面对被困人员进行心里安抚,另一方面对救援环境及救援路线进行侦查。

9时25分,支队全勤指挥部及增援力量到达现场后,经过数次努力,救援官兵利用橡皮艇分批次将11名被困人员全部转移出被困区域。

救援过程中,虽然在齐腰深的积水中多次往返,脚被石子磨破,手掌也早已被牵引的安全绳磨出水泡,参加救援的每一名消防官兵都没有任何想要放弃退缩的想法,在他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救援任务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暴雨中解救多名老人。8月18日9时24分,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示范区平台办事处马楼村因暴雨积水,造成城区道路和民房被淹,多名群众被困,其中更有多名行动不便的老人。接警后,市消防支队迅速调派示范区大队3辆消防车和18名官兵赶赴现场救援。

救援官兵到达现场后得知,该村有居民300余人,大多数房屋被淹,积水最深处已没过成人大腿,情况十分危急。了解情况后,现场指挥员立即命令救援官兵使用担架营救行动不便的老人,并安排人员寻找临时安置点,妥善安置被营救出的老人。

暴雨中,被困老人数量太多,救援官兵带来的担架不够用,他们来不及多想,没有担架的救援官兵就2人一组,一人背起老人,另一人为老人撑伞挡雨,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没膝的积水,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出村。雨水淋透了官兵的头发和衣服,但能顺利将老人救出,大家都觉得心里很温暖。

救援过程中,一位老大娘由于肋骨骨折,刚做过手术,躺在床上无法活动,眼看雨越下越大,房屋内积水越来越多,老大娘情绪有些激动,救援官兵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护人员到场协助。20分钟后,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消防官兵用担架将老大娘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在此次救援行动中,消防官兵营救被困人员20余人,安全转移老人145人,被困人员被全部救出。

英雄的本色“孤岛”救援。8月18日17时15分,暴雨中警情又至。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再次接到报警称,示范区中州路民主路地下道东侧一城中村内多名居民被困,情况十分紧急。支队指挥中心立即调派开发区中队、特勤中队5辆消防车、1艘冲锋舟、1艘皮划艇、35名官兵前往救援。

到达现场后,救援官兵侦查发现,被困现场是一条东西走向、宽约3米、地势低洼的胡同,唯一道路已全部被积水淹没,水面上漂浮着大量废品、垃圾和其他障碍物。胡同里十多户居民被困于自建房屋二楼,被困人员中还有多名儿童和行动不便的老人。

面对愈下愈大的暴雨和越来越暗的天色,救援官兵立即制订了营救方案,由大队长冯振、参谋宋家明带领水性较好的战士穿上救生衣、携带安全绳,沿路先行铺设安全绳索,查清被困人员情况,为施救行动做好前期准备。救援官兵在行进中发现,道路的积水深处已达2米,因为有成堆的废品堆积在道路两侧,最窄处只容一人通过,且水下到处是编织袋等各种杂物,通行十分困难。经过半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救援官兵终于架设了一条长约100米的安全通道。

因道路积水水位不断升高,大型消防艇无法通行,救援官兵借助洗衣盆和小型橡皮艇,沿安全绳搭建的救援通道展开人员疏散,首先将5名妇女、儿童成功营救。此时,天色渐晚,能见度越来越低,已经被雨淋水泡一天的消防官兵体力也渐渐不支。为了加快救援进度,示范区消防大队向支队请求增援,康建国支队长带领支队特勤中队官兵乘坐消防车到达现场,指挥官兵同暴雨赛跑。

消防官兵冒着夜雨,多次向被困者家中游去,经过4个多小时多次艰难地往返穿梭,终于将25名被困群众全部疏散至安全地带。

“生命之舟”转移群众。8月19日,暴雨仍在肆虐。经过一个昼夜的多次奋战,救援官兵并没有被眼前的恶劣天气和疲劳伤病所击败,而是全警动员,全力以赴,继续发挥专业救援优势,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灾抢险的第一线,争分夺秒营救受灾被困群众。

5时20分,永城市消防大队接到群众报警,称永城市蒋口乡煤矿塌陷区附近的谢集村李路口庄因连降暴雨,整个村子被雨水侵占,被困群众较多,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接警后,永城市消防大队迅速调派2辆消防车、1艘橡皮艇和14名官兵前往现场处置。

6时左右,救援官兵到达受灾现场,村子道路已经全部被积水淹没,水面上漂浮着大量树木、残叶等杂物,数名老人、儿童被困家中无法转移,有些危房已经坍塌,受灾人员只能爬到倒塌的废墟上等待救援,而此时,水位仍不断上涨。

救援工作刻不容缓,由于村内道路积水无法行走,消防车辆亦无法通行,现场指挥员中队长李坤立即因地制宜制订救援方案,由救援官兵采用皮滑艇和村内的一艘小木船挨家挨户进行搜救。

在救援行动中,一名老人惦念家中财物不愿离开,导致救援进度缓慢,李坤带领战士们不厌其烦地边救援边劝导老人从家中撤离,眼看水势愈涨愈烈,形势十分危急,李坤不顾危险进入老人家中,从危房中将财物搬运出来,直至老人愿意撤离为止。

从凌晨6时到中午12时,经过数个小时的不懈努力,谢集村的20余名老人、4名儿童终于被成功营救。

奉献者光荣

在灾情面前,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8名接警员、6个消防大队指挥中心、18名消防中队通讯室通讯员,连续无休无眠40多个小时,接听群众报警电话1500余次,确保了每一次救援行动调度的准确和及时。他们要做的,不仅是一次次精准调派指挥,还有对报警群众的详细询问、耐心解释和细心安抚,尽管他们已经累得筋疲力竭、口干舌燥,但是为了及时救助受灾群众,他们放弃休息时间,在接警调度台前严阵以待。

支队指挥中心值班员李昂连续值班40个小时,累了困了就在指挥中心办公桌上趴一会儿,随时向接警员、通讯员下达指令调派力量。接警员韩淇和蒋慧萍由于长时间接打电话,嗓子严重嘶哑,疼痛难忍,吃着润喉片接听电话;罗波、王亮、荀连煜连续几十个小时紧紧盯着监控接警席,不停地调派救援车辆、核实救援进展情况,8月18日、19日两天,没有吃上一口热乎饭。

为了充分记录消防官兵洪水中救援的素材,为了把这些素材变成活生生的新闻,洪水面前、救援官兵身后跟着另外一支队伍,他们用镜头和笔作为武器与救援官兵并肩战斗。虽然他们只身作战,但他们为树立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国家队、主力军的形象,展示消防官兵抗洪救援的风采,无私地奉献了光和热。他们用播发的一条条信息、一幅幅图片、一个个新闻为洪水中的人们支撑起了生命的力量,传递了正能量,更好地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8月18日上午,宣传员李宏鹏刚从外地出差回来,下了火车发现整个商丘成为一片泽国,根本无法回家。此时,他没有忘记一个宣传员的责任,花了近两个小时找到一个网吧立即投入工作,将各个中队通讯员传来的新闻素材进行二次编辑,通过多种方式转发给媒体。第二天凌晨,他刚进家门便接到归队的命令,在寻求多种办法仍然无法到达支队后,便找来一个有编辑软件的笔记本电脑,一晚上没休息,加班加点投入编辑工作。下暴雨时,支队宣传科负责人刘辉正在柘城家中调休,虽然无法回到支队工作,但他通过电脑遥控指挥,一边向各地征集素材,一边指挥宣传员李宏鹏编辑,一边联系媒体,忙了一整天。第二天雨势稍小洪水略退时,他带着爱人、孩子来到支队加班又是一整天。支队机关干部毛文亮、邵冉、郭炳辰连夜整理官兵抗洪抢险文字材料。邵冉前一天刚值过班,由于洪水围城,无法回家,顾不上休息的他又投入值班工作中。

洪水面前,支队后勤处装备科、战勤保障大队的同志们坚守岗位,按照指令随时调派救援物资、防护装备,指导各大中队解决装备难题,解决洪水进入营区、冲倒围墙等问题,确保了后勤保障到位。支队后勤处装备科科长董友鹏按照指令,从仓库调拨100套雨衣和其他救援器材,战勤保障大队詹合义驾驶皮卡车在洪水中决然前行,将雨衣等一批批物资、器材送到救援官兵手中,解决了官兵冒雨救援的问题。支队驾驶员杨帅驾驶越野车冒着危险多次进入洪水深处,确保了支队领导现场指挥救援、了解救援情况、慰问救援官兵。

一次次惊险的出动,就是一串串动人的故事。在这次抗击暴雨的救援战斗中,参战的消防官兵充分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战斗精神和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冒着各种危险,克服重重困难,一次次完成了各类急难险重的抢险救灾任务,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暴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行了人民群众“守夜人”的庄严承诺,谱写了一曲曲消防官兵爱民为民的英雄赞歌!

本版图片由商消宣提供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