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中国企业在当地太吃香,美媒:印度人对iPhone新品没兴趣

欧界报道:

对于苹果即将发布的新款iPhone,许多人盼星星盼月亮,但唯有印度人内心毫无波澜。

近日,美国一科技媒体也证实了这一尴尬的现实,像往常一样,印度人对iPhone新品没兴趣,因为中国手机在当地更吃香。

数据显示,印度三分之二的手机市场份额,都被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收割了。小米、OPPO、vivo、传音四大品牌占据印度第二季度销量前五。其中,最出色的是小米,市场份额近30%。

这离不开小米的“本土制造战略”。

小米新闻发言人称,“目前,在印度销售的小米手机超过95%都是在当地制造的。”在当地,小米的手机制造基地已经有6个,为印度提供了一万多个岗位,其中95%都是女性员工。

另外,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销商需要预付款,小米在印度采用了“赊销”的营销策略,还为经销商提供返利补贴等优惠措施。加上高性价比,相对奢侈的iPhone,“半本土”的小米手机在当地自然更受欢迎。

不仅仅是中国手机企业,其他一些互联网公司似乎也在印度很吃得开。

“李嘉诚买下半个英国,马云买下半个印度”,成了近段时间流行的一句话。

近几年,阿里巴巴在印度下了一盘棋,目前支付、电商、物流的“铁三角”已经布局完整。阿里控股的印度版支付宝Paytm,如今不仅是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还是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今年5月,Paytm交易总额超过290亿美元,成功赶超Paypal。

8月27日,就连很少下注科技公司的著名投资家巴菲特,也确认投资Paytm。

而这一支付帝国的崛起,萌芽于六年前的一次演讲。2012年,Paytm创始人夏尔马听了马云的公开演讲后,就决定把Paytm做成印度版的支付宝和淘宝。他坚信,“阿里巴巴在中国已经实现了这一点。在其帮助下,我们在印度也能够做到”。

随后,Paytm不断向阿里取经。2015年,双方达成战略合作,阿里不断向其输出资金、业务、理念、技术、商业模式等支持。

“有一些新的东西,印度不是从美国学习,他们有很多公司的商业模式、做法可能是从中国学习”,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的确如此,支付宝、电商、物流、滴滴等领域的中国企业,在印度都有“学徒”。

印度版滴滴OLA

在去年11月份的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塔塔集团(印度最大的商业集团)中国区总裁詹宏钰曾表示,现在的印度年轻人更加青睐中国企业,并把他们当成对标的标底,尤其互联网高科技行业。因为相比美国,中国企业、中国技术、中国模式可能更加适合他们,所以他们对中国更加开放和信任。

而在印度,三分之二的人口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和孩子。这意味着,未来,中国企业将在印度这片热带土壤里,越来越吃得开!

欧界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欧界传媒 | Jie Media

六年专注有深度的互联网世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