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山东报告文学,从未缺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作为最接地气的文学形式,报告文学因其特有的品格,虽历经辉煌、沉寂、争议,却从未走远。

2018年,无疑是山东报告文学史上极具划时代意义的一年。

8月,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揭晓,7部提名作品,山东报告文学作品占其二,并最终有一部获奖。

9月6日,筹备4年之久的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将成立。

“这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舞台。”9月3日,鲁奖得主,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当代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铁流说。文/图记者 寇建伟 朱德蒙 实习生 贾晓晶

最接地气的文学

在很多人看来,报告文学由来已久,更是当代最富生命力、最具活力、最有力量的文学形式,它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它表现变化、映射时代,是作家眼里最接地气的文学。

“有人说司马迁的《史记》是最早的报告文学,因为它是以纪实文体来记录历史事件的,那么从非虚构的角度来说,中国报告文学的确历史悠久。中国写报告文学的大家有很多,特别是在战争年代,比如瞿秋白、夏衍、胡愈之、萧乾等等著名作家都写过,建国后的代表有魏巍。上世纪70年代,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则将报告文学创作推向顶峰,它被称为报告文学的‘报春燕’,发表后引得洛阳纸贵,销售一空。”铁流介绍。

铁流也正是受徐迟的影响,走上报告文学之路。其实,不只是铁流,还有很多作家最后都走上了报告文学之路,比如《中国在梁庄》的作者梁鸿。

“因为有时候小说很难表达人的情感和社会的责任,报告文学才是最能拨动我心灵深处的那根弦。报告文学与时代紧密相连,体现着生活的温度和对社会的思考。”铁流说。铁流写了好几个“第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有国内第一部反映中国海军研制驱逐舰艰难历程的《中国驱逐舰备忘录》,有反映拍卖行业兴趣的《槌下硝烟》,有反映中国城中村农民生存的《支书与他的村庄》,还有与徐锦庚合作的反映中国农民和《共产党宣言》一段传奇故事的《国家记忆》,以及展示中国民办教育艰难发展的《中国民办教育调查》等等。

报告文学严格意义上是一种“行走的文学”,需要作家去不断地做一些深度调查。“人脚走的路有多远,他生活的宽度、高度就会有多远”,这也是报告文学作家之所以能够写出深刻作品的原因。

不过,报告文学因其特有的品格,经历过辉煌、沉寂和争议。

“这是一个时代背景,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整个文学创作都遭受重创,不只是报告文学。对报告文学的争议也一直存在。有人说它的真实性限制了文学性,我觉得这是一种偏见,说这话的人往往并没有看过好的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的价值与魅力就在于它的真实及体现的思想。即便有很多文学作品与时代渐行渐远,我想,报告文学也会依然坚守。”铁流说。

报告文学的意义远非如此。“在卑微中发现高尚,在平凡中知道什么是高尚,在社会大潮的涌动中,也发现了很多需要时代改革和校正的矛盾,这是一个报告文学作家的责任,也是坚守在心里的那份良知。”铁流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山东是“报告文学大省”

山东的报告文学创作从未缺席。“在上世纪80年代,山东的报告文学成为全国的半壁江山。”铁流说。

“著名的有李存葆、李延国、郭慎娟、王光明、牟崇光、彭艳华、贾鲁生等作家,他们创作的《废墟上站起来的年轻人》《郭慎娟报告文学选》《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沂蒙九章》《中国西部大监狱》等作品,引领众多文学青年走上报告文学的创作道路。”铁流告诉记者。

进入新时期,山东报告文学持续发展,频频获各大文学奖项青睐。2014年,铁流、徐锦庚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民办教育调查》 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之后,两人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又荣获全国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此外,王鸿鹏与马娜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机器人》获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今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山东更是取得历史性突破,许晨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获奖,高洪雷长篇报告文学《大写西域》获提名。

“这离不开报告文学作家担当与坚守的情怀,也离不开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像山东省作协举办的作家班、举办的报告文学征文活动等,都为山东报告文学创作与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推动。”

在铁流看来,即将成立的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恰逢其时。

实际上,早在2014年,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便开始筹备,由原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兆山等人发起,其代表作为《一个搞科研的和一个管科研的》。记者了解到,目前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已吸纳的会员有近200位,这里面既包括高洪雷、许晨、杨文学等当代山东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亦有多位新生代作家加入。

这个现象让铁流惊喜。“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年轻人并不适合写作报告文学作品。但实际上,中国到目前为止有很多优秀的青年报告文学作家,他们创作了众多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比如‘80后’作家姜成娟的报告文学《发现滨海——一个八零后中国当代青年对中国革命与抗战的思考》受到报告文学界的关注;山东‘90后’报告文学作家杨牧原,他的中篇报告文学《大裂变》扎实的文笔令人震撼。”

“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将成为一个平台,聚集和培养报告文学创作人才,让报告文学的创作队伍不断壮大。”铁流表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