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山水画:艺术家胡世鹏山水胜境中的八件宝贝

胡世鹏在他的水墨作品《山空雨足之二》里曾经题诗一首:笔底烟云势难收,铁砚磨穿欲何求?五更啼破勤学勉,春光白了少年头。这么多年过去,他的勤奋一如既往,现在连微信都在帮他作证:每天早上六点半,一组《画禅精舍晨课》每每唤醒晨光,令人不得不顿生钦佩之情。也和一首抒抒怀吧:俯首拈断数茎须,敢向彭祖讨白头。晓看烟云何处去,直把黔中作瀛洲。

传统中国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尤甚,但这里的自然环境,不仅指河流山川和花草树木等组成的物质世界,更指向着精神世界,它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家们发现、认识和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片山水,这是每一位中国当代山水画家毕生奋斗的目标——包括胡世鹏。

一 山水之名

胡世鹏的山水,有时候很熟悉,有时候,又很陌生。熟悉的是那些精巧的笔墨,不熟悉的,则是山水间若有若无变化流动的气息。

山水本无名。

当一位画家将目光投向一片陌生的山水,最初的兴奋,往往会掩盖山水的真颜;而一旦他决定让视线停驻在熟悉的山水间,笔端又难免会陷于惶惑的境地。陌生与熟悉,都无法成就山水之名。真正让山水成立的,是画家的决心,是静夜里无法抑制的亢奋和忘我的孜孜以求——从很早以前,胡世鹏便已经行走在这条路上。

二 山水之实

画中的山水,是眼中的山水;画中的山水,又不止是眼中的山水。案前的日复一日,陌生的渐渐熟悉,熟悉的日益深谙于心。

四季的交替变换,山水的起承转合,无不牵动着胡世鹏敏感的心绪。就在这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土地上,就在这片看似零零碎碎毫不起眼的山水间,胡世鹏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冒险。投入山水中,他面不改色,而且,义无反顾。

山水写生,不在乎远近,是否进入才是关键。胡世鹏的山水写生可谓别开生面:不是介入,而是——融入。每一次融入,他都让自己变得轻若鸿毛,任笔墨在意念的世界里畅游,与自然山水呼应、回响……妄想着如胶似漆。

三 山水之情

在传统审美理念里,情理美是三极,其中,情是艺术创作冲动的源头。发乎情,成于画。小情怀,小山水;大情怀,大山水。

山水对胡世鹏来说,如同世交。世交是情谊的岁月积淀,往往没有道理可讲。这种交情已经渗透到骨子里,让胡世鹏几乎没有懈怠的出口。当他年复一年地在净棉的宣纸上经营、构造,他实际是在为自己的情感寻找最适合的依托。

最近的十年,是胡世鹏完成原始积淀的重要十年。我们无法估量,这十年在胡世鹏心里的分量:十年里,他抵御住整个环境的急功近利大潮,一门心思潜下心来作画;十年里,他经历了少有人经历过的人生磨砺,一次次独力面对命运的考验,却一次次让自己的心性回复到更加纯粹的境地。当你看到酒席间谈起艺术时依然神采飞扬的胡世鹏时,谁又想过去真正读懂他?

其实,喜欢微醉的胡世鹏,欠着身子歪着脑袋给你“上课”,大谈他的一笔不懈怠,大谈他的笔墨纸砚。这个时候的世鹏,看似踉踉跄跄,实则和夜半作画时一样较真。也只有此时,他与生俱来的傲骨和内敛才会得到某种自由的舒张。人不都需要这样的时刻吗?

我们把玩胡世鹏的山水。但山水于他,实在是一种信仰。

在胡世鹏近年来的水墨写生作品里,我们惊喜地发现:他的山水情怀,已经渐渐脱离了小小的书斋。这小小的书斋,曾是他全部艺术情怀的发端,他曾经认真投入的各种尝试,多到让自己也感到吃惊。然而,在呈现给我们全新视界的这些作品中,他似乎已将对小书斋的种种难以割舍放下,彻彻底底地放下。又一个夜晚来到,迎接胡世鹏的,却是一轮更加通透的明月。

当年明月,一直流淌至今。

四 山水之理

一段时间以来,仿古似乎已经成为中国画市场的制胜“法宝”。言必称“古意”,一时竟成画商口头禅。

我们真的读懂过古人?我们真的走进过古代大师们的山水世界么?如此令人纠结的问题,却是每一位当代中国画家不得不面对的境况,胡世鹏也不例外。

何为古?何为今?界限在哪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师古而不泥古”的胡世鹏,长期保持了临习古代大师作品的习惯,一些作品,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究竟研习了多少遍,不同的纸、不同的墨、不同的笔、不同的砚,然后是各种千变万化的搭配组合。在钻研古代大师作品的同时,他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师法自然”,不错过任何一个亲近自然的机会,这从他大量的写生画里便知一般。艺术是一条河流,渊源和传承缺一不可。传承是什么?就是如此具体入微的实践,画面上的云淡风轻,蕴含的却是画家经年累月的呕心沥血。

没有人怀疑胡世鹏的笔墨功夫。实际上,他的笔墨功夫,不是不够,而是多了,多到未及下笔便已完全了然于胸的境地。细观胡世鹏这一阶段的作品,无不充满了营造和构建的自信,哪一笔是没有来由的呢?几乎找不到。

五 山水之美

在山水面前,人才发现自身的渺小。即便是一块丑陋的顽石,一洼浅浅的水塘,在胡世鹏笔下,仿佛都找回了造物主赋予它们的美学意义:天生丽质,精巧无暇,自在自足。在造化神奇万端的演进过程中,它们何曾丑陋过呢?

美在于发现。发现者,是有福的。但发现离不开领悟。

美在于表现。表现者,是有形的。但有形缺不了眼界。

月光照进画家执笔的手腕肌肤中,照进几案石砚上油润的墨液里,也照进意识流中静静滑过肌体的清溪。运动和静止已经无界,有机和无机统统模糊,这不是作画,这是生命与生命之间干干净净的无隙交流。

那山水中,有生命的影像,已化作有形的无形。

六 山水之思

画禅精舍,是胡世鹏的斋号。斋号的含义,从来没有问过画家本人。但其中关键的两个字——禅和精,却清晰地勾画出胡世鹏对艺术的理解。

“人生本来是至善的,虽然人生有很多不善的行为,却须知不善是无根的,是无损于善的本性的,如浮云无根,毕竟无碍于太虚。”(熊十力语),正因如此,墨饕子(胡世鹏别号)常警戒自己:勿失昭昭明明之本体故也!

面对山水,如同面对人生;山水是赤裸的,人也是赤裸的,所有的迷障来自于我们的思想。清醒和昏昧,岂是我们所见的肤浅表象?有谁知道,当无数人带着沉湎于声色犬马的余腥昏昏然睡去时,胡世鹏却清水抚脸,立定身姿,在山水世界里寻找永不褪色的印迹。

再说“精”,这个宝贵的字眼儿,在胡世鹏这里成为了一种常态。这种“精”,不是单指技法而言,而是整个绘事的“精”。当一位画家把绘画的过程经营得如此有仪式感,你知道,已经再没有人能夺走创作在他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面对山水,人自谦卑。世事难免污浊,唯心中山水为净。

七 山水之境

胡世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中国山水画家。他画山水,却不以山水为限;他画人物,却在其中表达山水精神。山水不再只是山水,而像是植根于他肌体的主导基因。于是,我们看到,即便是那些杂乱无章的乱草蓬蒿、泥塘沟渠,他也可以通过笔墨将它们统统整合起来,传递出清新雅致的山水气象。

山水之境,唯气象可表。山水的大气象,非山水本身,一定来自艺术家本人。井中窥月、庭中望月或是台上观月,完全在于艺术家的视界和表达选择。有了扎实而全面的技法为根,刚刚进入不惑之年的胡世鹏,显然迎来了艺术生涯中的重要转机。青年时代的所有积淀,在清晰的学术思想指导下,正如喷涌的流泉汩汩而出,势不可挡。

如何让中国山水画,既有传统气象,又有时代精神?没有人愿意提出这样有风险的问题,生怕一不小心就流俗。胡世鹏不善言辞,他的生活看上去似乎也乏善可陈,倒让寂静的深夜充满了山水之境的无限意趣。

八 山水之道

和西洋画一样,工具和技法,是中国画家们实现艺术表达的重要支撑。

中国画之工具,无非笔墨纸砚,各种搭配,变化万端。众人惶惶,我独悠悠。时间,往往会为艺术注入某种意想不到的变化效果。在“时间和效率就是金钱”的功利主义时代,胡世鹏依然坚持每日研墨入画,实在难能可贵。经历岁月的沉淀,老墨、老纸妙然相合,不仅实现了非同一般的技法表现,更散发出一种经久不变的真正的古意,让山水气息也“悠然立足”。

与此同时,胡世鹏的山水,正在进行着突破材料界限的有益试验:他沉醉在松烟墨、油烟墨的各种沉香中,让心中的山水在各种各样的纸本上静静流泻。即便是寥寥几行的题款,他也在其中灌注了仿若天然的山水精神。

看胡世鹏新水墨写生作品,其娴熟自如的笔墨表现,的确有得水墨法的意思。有名、有实、有情理美、有学思有意境,这些都是水墨法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所营造的整体气象符合艺术家的个性,也符合当下时代的审美趣味。

当然,艺术讲究的是综合魅力,艺术价值的成就也非只一端,艺道并非轻易修得。成熟而丰富的技法手段是实现艺术表达的基础,这些胡世鹏已然不缺。但是,他显然没有打算停下继续探索的脚步。如何赋予自己的山水世界以自由灵动的生命活性,如何让观者在其中找到某种滋养性灵、涤荡胸襟的东西,胡世鹏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而他不需要再做的,同样也有很多。大道至简,艺道亦然。返璞归真时,方寸天地宽。

好在,这一切的一切,有山水共作证。

胡世鹏艺术简介

1972年生于贵阳市。自幼随外祖父刘知白习山水画。2005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现为贵州画院中国画创作室主任,国家二级美术师。贵州省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工笔画研究会副会长,贵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贵州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毕节学院兼职教授, 贵州省甲秀文化人才(“四个一批”人才)。

参展记录:

1999年9月插图作品《遥远的绝响》入选全国第九届美展。

2000年11月 中国画《风之气息》获2000年贵州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学术探索一等奖”。

2001年10月《随风而逝》、《风之气息》参加首届中国美术网络大赛,获得“首届中国网络百杰”称号。

2002年3月中国画《古意山水》在《国画家》主办的全国中国画小品画扇面精品大赛中获得“佳作奖”。

2002年5月作品《五月》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3年5月中国画《藕花深处》获贵州省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铜奖”。

2003年10月参加“贵阳市七人中国画联展”。

2004年7月中国画《霁》入选贵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暨第十届全国美术展选拔赛。

2007年1月“画道心源”贵州国画院七人作品展。

2008年1月贵州画院2008作品展

2008年5月中国画《冰凝黔山万木甦》(合作)获贵州省文化厅举办的“抓重建、保民生、颂英雄”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2008年12月中国画《香纸沟·暮春》获《贵阳/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银奖”。

2009年6月中国画《黔山春酣图》获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选拔展“银奖”。

2009年12月中国画《黔山春酣图》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0年6月中国画《香纸沟》获走进乌当·贵州省青年美术家中国画、油画作品展“银奖”。

2010年9月中国画《黔山春憩图》获贵州省第二届美术专业比赛“一等奖”。

2011年9月中国画《雁渡寒潭》获第5届贵州省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画“金奖”。

2012年12月中国画《黔山春酣图》获第五届贵州省政府文艺奖美术类三等奖。

2014年7月中国画《银色梦乡》获美丽中国梦·多彩贵州风庆祝建国65周年贵州省美术大展“银奖“。

2015年6月中国画《一帘梦雨》获2015贵州省中国画学术作品展“一等奖”。

2016年2月"形色贵州•胡世鹏写意山水观摩展"。

出版记录:

《艺·思——胡世鹏的画里画外》上海书画出版社

《贵州英烈图谱·李学章的故事》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当代国画家作品精选·胡世鹏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古屯犁剑》插图 中国文联出版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