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超标难整改,维权困境要靠举证倒置来破解

申请甲醛检测却迟迟无人上门;空气净化设备到位没有确切时间;退租或换租还需承担已发生房租……近日,自如甲醛超标的事情持续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同样被甲醛超标所困扰的王静(化名)和同室几个小伙伴们,只能在呛人的房间里等待这些问题的解决。王静告诉记者,无奈之下,她找到一家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三居室的三个房间均存在甲醛超标问题。律师表示,遇此情况,消费者可以要求平台方退还已支付的租金。

公寓甲醛超标问题多次发生,可租客维权之路并不好走。因举证难这一关健原因,租客们面临着“既输了过程,又输了结果”的尴尬状况。

如果把出租房视作特殊商品来看,依据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相关要求,出租方提供符合安全标准产品,应是最基本的前置条件。具体到用作出租的房屋,应有环评检测报告作为合格的佐证。若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而危及人体健康,理应让出租方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行政监管部门向中介和房主作出行政处罚;还应为承租方可能或者已然造成的健康危害,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然而事实上,无论是行政救济还是刑事介入,租房市场目前都还存在着很大的空白。虽然出租房被视为一种商品,然而更多的被当成一种服务型商品,而非实体型商品。后者,既不受《产品质量法》的约束,也不受《环保法》的管控,合格与否,是否有“先检测后上市”的硬要求,及至行政监管如何有效介入等,都存在极大的制度性缺陷。

在这种救济渠道不畅,而制约手段又无法发挥应有功能的局面下,以中介企业自检为表征的企业自律行为,难以成为公共安全的有效保障。

民事诉讼作为一种权利救济方式,应该在保护个体权利的同时,对企业责任发挥应有的倒逼作用。不过问题在于,如果按照消费纠纷来处理,租客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既要拿出“空气不合格”的权威证明,还得通过鉴定证明有毒气体与危害身体之间存在关联性。要拿出让法院支持的证明实在太难。

就像在环保领域,因空气、水或者土壤被污染而患病的癌症群体,受污染者因为举证困难,往往不能起诉施工方和破坏环境者,因而无法对公权力进行约束,也难以维护自身的权利。基于此,司法系统实行了举证责任倒置的制度安排: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举证倒置,从根本上解决了举证难问题。

长租公寓的空气质量问题,关乎到人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之涉及的群体数量众多,重要性不言自喻。出现问题后,集中进行整改当然必要,但如何从根本上确保公共安全落到实处,在强化外部抽检,加大行政处罚,增强外部监督的同时,以租客败诉率过高为镜鉴,由“谁主张,谁举证”的做法调整为举证责任倒置的做法,由出租方证明“有毒有害空气与危及身体健康之间,不存在关联性”,若无法证明则败诉赔偿。如此,既能让个案得到公正的对待,也能激活其他群体对诉讼维权的信心。有了巨大的侵权赔偿风险,利欲熏心的无良企业才会敬畏法律,视公共安全底线为企业生存的安全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