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以“六年没有盈利”来佐证“滴滴非黑心企业”,这逻辑对吗?

今天,滴滴创始人和CEO程维发布内部信称,滴滴六年来还没有实现过盈利,今年上半年更是亏损超过40亿元,(因此)滴滴绝不是一家黑心企业,也绝不是一家赚钱高于一切的企业。

乍眼一看,这逻辑似乎很合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而滴滴作为一个市场化企业,兢兢业业地服务了数以亿计的用户,但这公司没有赚到一分钱,反而连年以数十亿的规模在亏损,这企业能算是黑心企业吗?当然不算,甚至应该算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慈善企业。

但是,细细思考之下,这逻辑似乎并不像程维说的那么理所当然。

滴滴自成立后发展速度非常快,从零开始几年间就成为雄霸全国的巨头,期间更是以风卷残云的态势吞并了“快的”,然后一年半后,成功收购了另一家世界巨头Uber的中国区全部业务,从此奠定了滴滴全球最大智能移动出行信息平台的地位。

而滴滴一路走来的大部分行为的背后都是资本在控制和支持,包括混战阶段投入巨额的成本去拉拢用户打击对手,在兼并阶段又凭借强大的资本优势让对手委身其下,在独霸阶段迅速面向司机和用户两侧提高抽佣和资费以谋求盈利,在寡头经营阶段追求更大的业务规模和更快的发展速度而忽视安全体系的建设,这些都是彻头彻尾的“资本行为”,而前面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所以,单纯以没有盈利来撇清与“黑心企业”的关系,这有点牵强。

企业没有盈利有很多原因,比如,自身经营不善;比如,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比如,企业分配机制欠合理,等等。长期没有实现盈利的企业有很多,比较出名的有京东、亚马逊等等,事实上,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要烧钱烧上好几年才会考虑盈利,因为互联网经济遵循的是“大者恒大”的法则,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要占据行业前两名才能保证活下来,其他的都将成为炮灰。如果过于早谋求盈利,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规模增长。

所以,但从滴滴没有盈利这一点上,并不能反映出滴滴在对待用户的“态度”,事实是,自从滴滴开始垄断打车市场后,其资费水平相比“烧钱补贴”阶段提高了很多,甚至有些时候相比滴滴面世之前的出租车资费水平都要高。可以这样来理解,滴滴如果单纯想盈利,它明天就能做到,因为它的毛利率是非常高的,只是它把赚来的钱又投入到扩大生产规模上去了而已。

最后,滴滴是没有盈利,但滴滴的创始人和一众高管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比如,程维本人,34岁程维以155亿元成为2017年胡润IT榜上财富最高的企业家,位居2017胡润IT企业家榜第13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