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 元爱心款助力高三学子 上大学费用不用愁了

【新闻到底】葫芦岛一对生活不富裕的夫妻收养 2 个孩子,节衣缩食供他们读书。正在读高三的养子时刻为父母着想,每天伙食费控制在 15 元,为省下 10 元钱要等到回农村老家理发,所穿衣服大都是亲属给的,可在学习上却奋勇争先。

【新闻闪回】《贫困夫妻省吃俭用收养俩娃 小伙回报养父母愿做他们的拐棍》

本报《贫困夫妻省吃俭用收养俩娃 小伙回报养父母愿做他们的拐棍》刊发后在社会上引发较大反响,有很多读者和网友先后打电话或鼓励或慰问小有,当得知其养父母为小有的高三各种上学费用发愁时,多名爱心志愿者在学校接到小有后前往其家中看望并献出一份爱心。当双手捧着 3500 元饱含着颗颗爱心的助学捐款,尤其得知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也有人管了,张洪德、郭素贤老夫妻感动得热泪盈眶,哭着感谢《辽沈晚报》和所有关心小有的好心人。

葫芦岛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王安迟看到报道后,为身处困境的小有不向困难低头的艰难求学故事所感动,首先捐款 500 元,并将本报报道转发到朋友圈和多个微信群。葫芦岛市志联会常务理事张方武也带头捐款 500 元。葫芦岛市志联会执行副会长、明远魏氏药业集团魏明远不放心孩子,特意和葫芦岛市志联会秘书长吴月华组织人员先来到兴城市一高中将小有从校园内接出来,一行数人前往葫芦岛兴城市药王乡药王村小有的家中走访看望。一路上,志愿者和小有谈心,鼓励其不要向困难低头,一定要自立自强。小有表示,绝不辜负养父母和好心人的良苦用心,一定用好成绩来回报养父养母,将来让二老过上好日子。

昨日中午,记者和志愿者一行来到小有的家。距离小有的家还有几百米,记者远远地就看到张洪德和郭素贤已经在家门前等候。看到有车开过来,老夫妻相互搀扶着,拖着病残身体向前迎接。小有刚一下车,就和养父母介绍此行的好心叔叔阿姨,张洪德和郭素贤上前一边和志愿者握手,一边招呼大家往家里面请。这是 3 间约有 30 余年的老旧房屋,屋里虽然不大,可屋内却收拾得整洁干净。

进了屋,小有给大家倒完水后,看到大锅里的碗筷还没有洗,就开始洗碗筷。随后发现自家院内菜园里长了很多草,他就拿起锄头下地去铲草。看得出来,尽管已经读高中了,这些家务活儿和农活儿肯定没少干。

郭素贤简单介绍了家庭情况和夫妻身体现状,当谈到儿子小有,她的眼睛闪着泪光。尤其是取出来一堆已经泛黄的奖状,她的脸上写满了欣慰和自豪。

亲眼见到小有的慈祥父母以及其家中的现状,志愿者一行心情有些沉重。魏明远从兜里拿出 3500 元钱,递到郭素贤的手里说,这个家庭是个有爱而且特别温暖的自强不息家庭,老夫妻能够收养两个孩子,而且一个读完中专,一个在读高三,付出了很多艰辛,确实太不容易。尤其是小有又考上重点高中,而且马上就要考大学,确实可喜可贺。绝不能让孩子因为吃不好影响身体健康或者是辍学。" 这 3500 元钱是葫芦岛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党支部发起、公益党建联盟的成员单位共同募集的善款,这次捐款只是开始,暂时缓解一下燃眉之急。我们的这份爱心还会继续坚持下去,也会发动更多的人进行爱心接力,尽快帮助孩子和这个家庭渡过难关。孩子上大学的费用,我们也会负责帮助筹集,只需要孩子好好读书就行了。"

接过这些钱,郭素贤声音哽咽,感动得泪如雨下:" 太谢谢了!真是遇到好心人了!我们全家人除了感谢还是感谢,我们会把孩子教育好,长大后多做好事,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葫芦岛市东方红爱心协会会长张岚看完报道后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她被老夫妻的慈善大爱和小有的心怀感恩感动了许久。她说,东方红爱心协会可以对小有进行一对一帮助。如果小有考上大学,也可以助力他圆大学梦。毕竟谁都愿意看到小有学会本领,回头来报答养父养母和社会的那一天。

小有说,有了志愿者叔叔阿姨的鼎力帮助,他觉得轻松了好多,也没有了后顾之忧。现在他能做的只有更加刻苦读书学习,明年考上个理想大学,学会一技之长,将来也要当个志愿者,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驻葫芦岛记者 胡清

小有的母亲郭素贤从魏明远接过 3500 元钱爱心捐款。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驻葫芦岛记者 胡清 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