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白岩松:从《道德经》中读出一种更好的生命状态

天地为什么能够长久

中华文化是儒释道三者杂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最本源的东西,还要从“道”说起。中国的大词,比如“道路”、“道德”,很多事要加一个“道”字,代表中国文化的路径。

“道”字怎么写?先写首,然后走之,就是知行合一,思想和行为统一。空想不形成行为,无法推动世界的进步。现代人以为自由、民主、平等是从西方引进来的,可是在老庄哲学里全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平等最早见于《道德经》。天地没有任何偏爱,把天下万物都看成祭祀用的草扎刍狗;天地没有任何偏爱,不仅人与人,还有人与动物,一视同仁,没有偏爱。

人贪心,“私”字一闪,都是小私和中私。很多人担心失去,我没看见几个富翁是攒钱攒出来的,相反,很多富翁都是花钱花出来的。千金散去还复来。改革开放、土地承包,你干得越多,得到越多。千百年来,中国的领导人一直都在琢磨缺粮的问题,直到现在粮食问题解决了。没有土地承包,顺应人性,是不可能达到的,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经济学是研究人的激励机制的学问,让人多干多得,顺应人性。老子多聪明啊,无私成大私,吸引更多人超越。“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为什么若水?水在荒山野岭,从来不争,润泽万物。有水,才有人畜。

手机拿走了人们的无聊和伟大创意

越伟大的典籍越不枯燥,《道德经》里到处是比喻。比如瓷杯,大家只看到有的部分,其实能用的不是有,而是围出来的空。房子有门、有顶,能用的还是围出来的空。没有中间的空,大家住哪儿?

什么是无用的事?发呆,喝茶,看四季变化,都被认为是无用的事,都不做。那有用的事如何提升呢?大家有创意的时间吗?一有空就掏出手机,时间立刻被填补,手机拿走了人们的无聊,也拿走了伴随着无聊的伟大创意。我的很多想法都是在喝茶发呆时想出来的,相反忙碌的时候没有想出来。

我们中国人爱求大,求有用的事情,有用的人越来越多,有趣的人越来越少。阅读,就是一种和老人、和过去聊天的方式。

喜欢比别人低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领导分四种:最好的领导,下面知道有这个人。第二种是蛮亲近的,总是夸赞。第三种是让人畏惧,第四种是大家天天骂他。回到管理学,最高境界就是不刷存在感,可又无处不在,一切井然有序。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为什么江海最为辽阔,因为它比谁都低,海平面为零,水往低处流,原则是比别人低,以其善下之。喜欢比别人低,这是主动的,这是一种境界。我见过那些真正高的人,都喜欢低。我采访季羡林,他在校园里为学生看行李,这是真事。当代书法家启功,我去采访他,他谦虚得不得了,琉璃厂有假冒他的作品,他说去看过,真有比自己写得好的。他们“善下之”,从来没有耀武扬威,从来都是客客气气。

有时间多读读《道德经》,对大家有好处。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解放日报,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