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笑过的冯小明:年三十晚上也在实验室

学生眼中

来源:华西都市报

昨日,中国科学院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公布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的公告》,根据公告内容,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冯小明,增选为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昨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来到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化学学院大楼,探访了冯小明治学教学的地方。

治学强人 不到40岁就当博导

在中国科学院官网上,输入冯小明,检索到的相关新闻显示,他1963年10月7日出生于四川省武胜县。被评聘为博导时,也不到40岁。

据了解,冯小明教授在不对称合成方法学及手性医药、农药和具有生理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领域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所获得的一些研究结果促进了不对称合成方法学的发展。现已在国际化学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近年所发表的论文被SCI刊物他引近400次,多次被邀请在国际、国内会议上做邀请报告,获得2002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七),2001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入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入选教育部200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荣誉。

低调教授 从来不接受媒体采访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是研究最前沿技术的“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所在地,冯小明是该实验室副主任。

低调 教授介绍栏里没照片

楼道中,各个实验室负责人的照片和介绍都挂在墙上,然而,在冯小明的介绍中,没有照片。“冯老师比较低调,从来不接受媒体采访的。”冯小明的助理介绍。冯小明指导的学生说,“老师比较低调,学化学的都很低调,要踏踏实实地做实验。”

勤勉 大年三十还在实验室

化学大楼四楼的一侧,弥漫着化学药剂的味道,装着各种颜色药剂的瓶瓶罐罐堆放在实验室中,冯小明平时就在这些实验室中指导学生。“冯老师即便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也要到实验室工作。”冯小明的学生说,冯小明是出了名的用功和勤勉。

即便不是冯小明直接指导,化学学院的其他学生对他的勤勉也有耳闻,“他每天很早就到实验室来了,晚上有时候11点多了,还能看到他的身影。”

严厉 对学生错误毫不留情

“我们出错误时,他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来。”一名学生说,经常看到冯小明急匆匆地从楼道走过,但从来没看到他笑过。

在“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下设的绿色合成方法学研究室中,一名学生指着墙上的一张A4纸上的字说,“这就是冯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智慧,勤奋,诚信,自信,抓住机遇,走向成功,坚定信念,勇于创新,实事求是,强化责任。”

冯小明,1963年10月7日,生于四川省武胜县,1981-1988年在兰州大学化学系学习,分获理学学士学位和理学硕士学位;1993-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1996-2000年,并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至今任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