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成功的秘诀

自媒体或社群电商是未来几年的流行趋势之一,“罗辑思维”正站在趋势潮头,而学习更是永远的趋势。

当互联网的浪潮在向社群经济不断汹涌时,当罗辑思维已经摸着石头过河时,我们是要继续站在河边围观、论证浪潮是否存在,还是试着去打造自己的过河之舟?

一、清晰的品牌定位

在“互联网+ ”时代,一方面,人们的需求呈现出碎片化、长尾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不断增多的信息,也无限分散着人们的注意力(用户粘性减弱)。

这时,细分用户群体和市场需求(细分),精准定位品牌自身的发展方向(垂直),就变得极为重要。

罗辑思维的成功,也正是得益于它从成立之初,就有着明确的品牌定位:以“有种、有趣、有料”为口号,推崇自由主义与互联网思维,以“爱智求真”、积极上进的80后和90后年轻人群为目标群体。

1.受众定位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品牌都能找到自己的受众,但同样,任何品牌也都无法占有全部用户。因此,明确定位品牌的目标群体,是打造个性化产品的前提。

例如,当前发展较好的自媒体“麻辣书生”(网络脱口秀)与“三表龙门阵”(手绘视频),目标群体分别为高校大学生和科技爱好者。

作为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罗辑思维主要服务于有“爱智求真”需求的80后、90后年轻群体。这些群体具有阳光上进、积极进取、求知欲和消费力强等特点。

2.产品定位

有了明确的目标群体,接下来就是创造符合受众需要的特色产品,这是塑造品牌、黏住用户的关键。罗振宇将自己定位于“书童”的角色,“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这种明确的定位,使罗辑思维的产品形式不论如何变化,都能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无论是初创时的网络视频脱口秀,还是后来的微博、微信群,乃至图书、微刊、电子杂志的推行,都是在“为大家读书”理念的引导下,对产品形式的丰富和创新,其目的是使自己的“书童”角色更加合格,更具吸引力。

3.个性化定位

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互联网市场中,自媒体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打造个性化的品牌,以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优势。罗辑思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其产品的个性化定位,有效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具体而言,一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社交平台,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形式创新。例如,通过微博群,实现主持人与微博粉丝的交流;每天固定的微信语音推送,让用户可以自己选择需要的信息。二是借助会员分级,筛选出真正的粉丝用户,并通过有效的运营,发挥品牌社群的价值。

二、 跨平台的产品形态延伸

这是一个创新求变的时代,人们很容易被新的内容吸引,也很难维持对同一产品的长久注意力。因此,产品形态的不断创新,是吸引、黏住用户的重要因素。

从最初的网络视频脱口秀,到微博群、微信公众号,再到图书、微刊、电子杂志,罗辑思维不断进行产品形态和传播渠道的创新,以便能够始终保持用户的关注度。特别是跨平台的产品形态延伸,既满足了用户在移动端的产品需求,也拓展了传播渠道和内容资源。

从传统PC媒介,到微信、微博等社交新媒体,罗辑思维实现了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一方面,产品内容获得多次传播,扩散了品牌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不同传播媒介间的共振,形成协同传播效应,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另外,罗辑思维的创新,还表现在推动社群成员由线上连接走向线下互动,建立起成员间的“强关系”。例如,主创人员的全国巡回活动,围绕兴趣爱好形成的各式各样的“罗友群”,以及罗友“论道”等线下聚会互动。这些,极大地提升了社群成员的活跃度和互动频率,也使罗辑思维有了更强的品牌凝聚力。

三、内容至上的品牌塑造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眼球总是被更新的内容吸引,注意力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对于品牌社群来说,吸引注意力的关键,就是不断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容。罗辑思维的持续发展,正是源于其坚持内容至上的品牌塑造原则。

当然,高质量的内容创造,离不开优秀的协作团队。罗辑思维十分注重人才,并借助自由、共享、合作的互联网思维与模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伙伴。正是得益于专业团队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的严格把关,罗辑思维才能够不断创新出优质的内容。

作为创始人的罗振宇,更是十分注重推送内容的质量。例如,为保证每天早上60秒微信语音的推送质量,罗振宇一般会重复录制很多遍,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再比如,罗振宇在分享读书心得时,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互联网等各个方面的题材,也十分注重表达形式的趣味性,以生动的案例,引导用户思考有意义的话题,从而使受众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正是这种高标准、广范围、专业化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内容创造,塑造了罗辑思维独特的品牌形象,从而不断吸引着更多的注意力,建立了与社群成员之间的强关系。

四、多样化的互动形式

互动是社群持续成长的基础,也是增强社群成员认同感与融入感的最佳途径。罗辑思维充分发挥了互联网自媒体开放、多元、共享、共赢的特质,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为成员创造价值,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成员的品牌黏性。

例如,通过与不同商家的合作,为会员提供电影票、书籍、零食等“罗利”。收到礼物的会员,也通常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分享照片、感悟,以此形成与社群的互动。再比如,罗辑思维设置了一个“会来事”版块,所有会员都可以对里面的问题或项目进行讨论,以便借助社群的力量形成最佳的解决方案。

除了线上互动之外,罗辑思维还积极组织与推动会员的线下互动。如上面提到的罗友“论道”,以及各种“罗友群”组织的线下活动。这些线下活动,更容易激发成员的交流欲望,提高互动的频率和有效性,从而带给成员更强的社群融入感。

当然,除了有效整合线上线下互动、实现价值创造的多元化以外,罗振宇独特的个人魅力,也是罗辑思维能够吸引到众多粉丝的关键因素。作为罗辑思维的创始人和主讲人,罗振宇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初衷:“做大家的疯狂书童。”借助幽默风趣的表达形式、独特新颖的内容观点、谦和平等的对话讨论,罗振宇获得了受众的广泛认同,成为罗辑思维的意见领袖和精神标杆。

正是通过这些营销策略,罗辑思维成功构建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互联网知识社群”,并获取了巨大的社群经济效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