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为互联网企业政策舆论环境适应力把脉

人民我北京9月10日电 9月9日,在2018中国新产业峰会上,人民网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祝华新发布了《互联网企业政策舆论环境适应力研究报告》。

近年来,新业态发展如火如荼,一大批优秀互联网企业快速成长。与此同时,不容回避的是,部分互联网企业的野蛮生长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触发监管底线,引发舆论质疑。消费者高度关注出行和食品安全性、隐私保护、不正当竞争等问题,要求互联网企业在关注商业价值的同时切实履行责任。如何处理技术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使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引发各界广泛思考。在此背景下,政策和舆论风险成为企业发展重大挑战,互联网企业的政策和舆论适应能力,成为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本报告通过大数据全面、客观、立体地展示了互联网企业面临的政策和舆论环境,深入分析互联网企业政策舆论危机背后的内在逻辑,把脉新业态政策舆论适应力,为互联网企业全面了解当前的政策舆论环境提供参考,助力企业规避相关敏感问题,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报告将互联网企业分为内容资讯类与生活服务类,并建立企业政策舆论适应力指标体系,给部分互联网企业品牌评分。通过在监管适应性、伦理价值观、危机管控力、舆论友好度等互联网企业政策舆论环境适应力的四方面指标体系综合评分显示:果壳、喜马拉雅、梨视频位列内容资讯类互联网企业政策舆论环境适应力前三甲。ETCP、摩拜、美团位列生活服务类前三名。在案例评分中,567家网站公布“举报受理”方式话题、支付宝蚂蚁森林话题、美团回应外卖小哥被围殴事件、微公益平台累计超660万网友参与捐款话题分列监管适应性、舆论友好度、危机管控力、伦理价值观指标得分第一名。

报告详细分析了互联网企业在企业监管适应性、舆论友好度、危机管控力、伦理价值观等四方面面临的特点、趋势、风险与挑战。

在监管适应性方面,随着互联网企业发生的问题逐渐增多,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强监管力度、提升监管水平,互联网企业遇空前强监管。网络空间治理法规也日益健全,互联网企业违法将付出沉重代价。

在舆论友好度方面,主流媒体对互联网企业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报道,助力行业监督,受到各界广泛称赞;意见人士对互联网企业的评价通常聚焦于用户体验、权益维护和热点事件等方面,议程设置能力非同一般;普通网民塑造互联网企业口碑能力显著,媒体大V很难左右普通网民认知;国际舆论风云莫测,成为互联网企业拓展海外业务、适应海外政策舆论环境的一大风险。

在企业危机管控力方面,互联网企业负面标签一旦形成,修复远非一朝一夕。且目前互联网企业普遍存在的平台心态、擦边球心态、鸵鸟心态、亚文化心态等四大心态,妨碍危机管控。

在企业方面伦理价值观方面,互联网企业公益活动得到社会认可,有利于塑造良好形象。但一些企业价值观存在偏颇,内容平台流量至上批评声音频现。此外,消费者权益屡受侵害,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饱受舆论诟病。

报告同时指出互联网企业面临的十大风险和十大能力。生活服务类互联网企业方面:一是创新业务面临传统监管风险,需提升政策解读能力;二是数据资源面临违法滥用风险,需提升合理使用能力;三是平台内控面临失效失控风险,需提升自律自查能力;四是资格审核面临虚查虚置风险,需提升信息辨识能力;五是涉外决策面临民族情绪风险,需提升民情研判能力 。

内容资讯类互联网企业方面,一是技术主导面临价值观偏离风险,需提升文化涵养能力;二是新媒体运营面临流程漏洞风险,需提升编校把关能力;三是意识形态传播面临虚无化风险,需提升政治鉴别能力;四是缺乏新闻资质面临管控风险,需提升合规编辑能力;五是海外拓展面临文化冲突风险,需提升融合融入能力。

报告对互联网企业提高政策舆论环境适应力提出针对性建议:反思和端正企业价值观,坚守底线;克服CEO一言堂,建立政策解读舆情应对规范流程;进行产品和服务安全性和商业伦理前置评估,防患未然。建议公共关系部门再定位,作用于核心决策。目前公共关系部门整体定位较低,其主要职能被理解为对外发稿以及应对负面舆情,无法参与企业核心决策,无法影响业务模式和产品模型,却常常需要在危机爆发后扮演“背锅侠”角色。设立企业首席公共政策官CPO(Chief Public Policy Officer),从更高站位把握企业公共政策环境。升级后的公关负责人进入企业核心决策层,甚至在某些关键决策中拥有一票否决权。

报告特别建议,互联网企业克服程序员思维、技术至上逻辑,不能热衷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判断,渴望市场无限扩张,但不考虑现实的产业环境、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还要谨防企业家社群带来的“茧房效应”,形成企业家封闭价值系统。不了解、不理解政府的监管逻辑,对民众逻辑也比较隔膜。遭遇舆论危机,习惯于向企业家群体寻求温暖。必要时,互联网企业需引入公共政策咨询外脑,需要懂政府、懂政策、懂互联网、懂媒体、懂舆论,精准把握政策和舆论走向,为互联网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趋利避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