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呼老师工作室”:全国道德模范做百姓贴心人

在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街道办事处“呼老师工作室”内,呼秀珍接待来访群众。陕西日报 记者 张辰 摄

“呼老师,我家楼上的住户卫生间漏水,我多次协调都无法解决,我该怎么做?”

“呼老师,我和一个同事有些矛盾,最近总感觉她在工作中有意针对我,让我非常苦恼,该怎么处理?”

“呼老师,我儿子意外去世,我该怎么把这个消息告诉孙女?”

……

从今年5月29日起,每逢周五,一些群众陆续来到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街道办事处一楼的一间办公室,向在这里义务办公的全国道德模范呼秀珍倾诉自己的烦心事、闹心事。这间办公室,就是陕西省首家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工作室——“呼老师工作室”。从邻里之间的矛盾到如何相夫教子,从情绪低落到如何改变自己,从生活中的琐事到工作中的急事难事……在“呼老师工作室”,群众总能获取自己满意的答案。

“一位模范”带动“一个团队”

当得知街道设立这个工作室时,呼秀珍毫不犹豫地答应来此办公。她每周五按时到岗,亲切地接待来访群众,耐心细致地为群众解答子女教育、心理健康、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等问题。

“群众能来这个工作室,跟我心贴心地沟通交流,这是对我最大的信任和肯定。”8月15日,呼秀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还有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暂时无法解决,但是我相信有了这个平台,会有更多的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参与进来。大家共同努力,发挥各自优势,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让更多家庭和谐、幸福。”

在呼秀珍的带动下,咸阳好人李永田、罗玉玲和咸阳市道德模范赵银凤等先后加入“呼老师工作室”的队伍中,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和专业特长,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耀轩说:“街道通过设立‘呼老师工作室’的方式,既让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亮‘身份’,接受监督,又鼓励他们发挥‘精神导师’的作用,继续向社会奉献爱心、传递文明。”

用心解除群众的烦恼

“我的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了。作为家长,我该怎样教育引导他,让他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7月27日,在陕西粮农集团咸阳储备库家属院居住的姚亚文一大早就来到“呼老师工作室”,向呼秀珍诉说着一直困扰自己的心事。

呼秀珍耐心地听着姚亚文的诉说,详细询问具体的细节,并认真分析、以实际案例教姚亚文如何处理出现的问题。呼秀珍说:“父母总是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叛逆。我们不妨耐心地与孩子讲讲做这件事的利弊,以客观的态度去处理……”

每一位群众到“呼老师工作室”咨询问题时,工作人员都会详细记录下群众的姓名、联系方式、住址以及具体问题及呼秀珍给出的意见建议等,以便定期做回访,核实事情的进展情况和处理结果,真正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据了解,3个多月的时间里,“呼老师工作室”已经开展了近10次接访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解决了30多件烦心事、闹心事。

改进方式 继续书写“好人的故事”

“现在的工作只是一个开始,我将认真学习借鉴全国其他工作室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工作方式,进一步拓展工作室的服务内容,努力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呼秀珍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都想走进“呼老师工作室”来解决自身的难题,但由于空间有限,他们只能通过到所在社区登记预约的方式,分批前往工作室进行咨询。

“下一步,工作室还将开通‘呼老师热线电话’,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帮助。”据咸阳市渭城区委宣传部干部刘佳慧介绍,该工作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不仅凝聚起榜样的力量,而且还搭建公益组织沟通平台、孵化道德慈善公益项目,继续书写“好人的故事”,营造“人人学习好人、人人争做好人、人人关爱好人”的社会氛围。(陕西日报 记者 赵波 见习记者 杨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