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产汽车怎么融入“一带一路”?汽博会论坛告诉你!

今天下午,“2018年中国-东盟(柳州)汽车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在柳州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来自中国及东盟国家政府主管部门、商务部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等领导,以及国内外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等200多人出席本届论坛。市委常委、副市长郝兴国参加论坛。

(市委常委、副市长郝兴国在论坛上致辞)

论坛邀请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孙晓红、德国莱茵集团交通服务工程及型式认证亚太区副总裁斯蒂芬·霍伊尔、中汽中心政研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沈庆、中汽中心政研中心汽车流通与后市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海峰等多位汽车行业专家,讲解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东盟汽车市场的政策法规、准入制度和产业发展情况,帮助我市汽车行业及从业者开拓思路,拓展视野,助力我市汽车“走出去”。

孙晓红以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整车项目为例,展现汽车产业的无穷潜力。他表示,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会议已通过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议定书,升级版的自贸区将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中国东盟“10+1”汽车产业合作升级版。

(汽博会论坛现场)

“柳产汽车质量过硬、价格合理,在东盟国家必定有着广阔的新市场和潜在的市场。”郝兴国在致辞中表示。目前,我市拥有汽车整车企业3家,专用车企业4家,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269家,资产总额1300多亿元,从业人员10.58万人。主要产品有多功能乘用车(MPV)、运动型多用途车(SUV)、交叉型乘用车(微型厢式车)、轿车,微、轻、中、重型载货车等,培育出了“五菱”“宝骏”“乘龙”“风行菱智”“风行景逸”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知名品牌。

柳产MPV、交叉型乘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柳州成为了“中国微型车之都”“中国MPV之都”。2017年柳州市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 2543.7亿元,全市汽车产量突破250万辆,全部为自主品牌,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8.7%,稳居国内汽车产量排名前三。柳州已成为全国生产自主品牌汽车最多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汽车之城”。

(参会人员在认真聆听)

“我相信中国东盟汽车产业将会成为很有活力的市场主体。”斯蒂芬·霍伊尔表示,现在路上跑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就证明人们对环保型汽车是有需求的。在未来工业4.0的背景下,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是新能源的、智能化、共享化的。

斯蒂芬•霍伊尔全面剖析了东盟地区三个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国——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和法规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这三个国家也是我国汽车产业进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伙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