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科学家与孩子共话AI明天

来源/视觉中国

谁说人工智能大会的舞台只属于科学家和企业家,在创新之城上海,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踏入万物互联的“未来智能”红海。他们有志在AI的加持下突破传统行业束缚,建立一套新的生态体系。在17日的青少年创新创业主题论坛上,四位青少年中的佼佼者将站上舞台,和院士、科学家和CEO一起探讨人工智能的创新之路。

“小”发明家有“大”情怀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想、观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学习中发明创造,人工智能已经来到学生的基础教育中。在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举办的“双创大赛”中,一大批极具创新思维的学生发明涌现出来。

“外婆患有严重的滑膜炎。短短几十米路,走起来都十分困难。我喜欢玩体感游戏,这让我思考,能否通过肢体动作控制智能轮椅,帮助外婆便利出行?”来自生活和游戏的灵感,让嘉定区第一中学女生江蕴琪设计出了一套基于蓝牙、MYO(手势控制)和安卓手机平台的人机交互肌电智能轮椅控制系统,系统平均识别率超过97%。该项发明获得2018年创新大赛创新成果一等奖。

对很多青少年创客来说,生活中的困难和烦恼恰恰是他们的灵感来源,而发明背后是他们对人和生活的关注。在一次班级口算比赛中,静安区闸北第二中心小学施季安名列前茅,可同桌成绩却不理想。小施结合自己学的C++知识,花了两天时间编出了一个自动出题小程序,可以自定义选择算术题的出题数、题目难度,并自动判别答案对错。这一发明让他和同桌一块儿进步。

“小”科学家有“大”畅想

“未来的学校有可能是个可以折叠的小盒子。自己可以到课文里提到的地点,掏出盒子扔在地上,AI老师就会出现,这样讲解更容易理解。”上海市尚德实验学校的鲍婧雯这样设想未来的课堂。五年级的她对人工智能很感兴趣,看了不少关于AI的书籍和纪录片。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鲍婧雯的爸爸给她买了AIY人工智能套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她已经能用AIY套件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了。“我希望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学到更多关于AI的知识,在未来设计出更多方便我们生活的发明。”

“说起人工智能,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科幻片中的机器人,或是战胜李世石的AlphaGo。”徐汇中学的朱铭浩告诉记者,“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些简单的模仿、控制入手,让我们离AI近一些。”朱铭浩此前过开发一套“具有婴儿状态监测及自动调节功能的豆丁拍打器”。通过几次更新迭代,可以实现声控操作,达到哄婴儿入眠的效果。在他看来,对于AI,在娃娃时期应该鼓励大胆畅想;到少年时期就应该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从力所能及出发,走向未来。“若干年后,等我知识储备更丰富了。我会为我的‘豆丁拍打器’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让它从哭声中识别婴儿情绪,更细致地安抚宝宝。”

据了解,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创新创业主题论坛将于9月17日15时在杨浦区长阳创谷举办。本论坛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青年联合会承办。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李凯,Google Brain科学家伊恩·古德费罗,流利说创始人王翌,脉策数据联合创始人汤舸等AI大咖将和孩子们同台共话人工智能的明天。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