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51亿人通过互联网参与慈善 12家平台筹款25.9亿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和国际公益学院今日在京发布《2017中国互联网公益发展报告》(以下称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公益进入3.0阶段,公益与互联网融为一体。去年2.51亿人通过互联网参与慈善,12家网络平台筹集善款25.9亿元。

中国互联网公益进入3.0阶段 互联网与公益融为一体

课题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公益学院助理院长傅昌波表示,中国互联网公益发展历经了1.0、2.0阶段,在2017年进入3.0阶段。中国互联网公益在参与人群、动员能力、惠及领域及业态模式等方面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

傅昌波解释,互联网公益1.0即“公益+互联网”,互联网仅是公益活动的工具;互联网公益2.0即“互联网+公益”,互联网成为主导,公益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

而互联网公益3.0阶段,是指互联网与公益融为一体,公益本身带有互联网基因,互联网也具有公益内在属性,二者联袂将互联网的创新基因与公益向善的力量相结合,推动互联网公益迭代发展。

去年2.51亿人通过互联网参与慈善 12平台筹款25.9亿

报告指出,2017年,互联网公益参与度显著提高。据推算,2017年使用过互联网参与慈善的网民人数规模约为2.51亿。同时,民政部首批入选的13家网络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后中国慈善信息平台申请退出)运行一年多不断创新和发展,大大助推了全民公益。2017年度,通过12家网络筹款信息平台共筹集的善款,总额约25.9亿元人民币。

随着《慈善法》的深入实施,12家平台上捐赠、反馈机制的不断完善,公众可以随时了解、监督项目进展和善款使用情况,打破了企业、用户、公益机构间的信任屏障。公开透明理念已成行业共识。

互联网技术改变公益形态 微公益向群公益转变

报告称,“捐时间”“捐步数”虚拟物捐赠蔚为风潮。互联网公司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在寻人、信息无障碍建设等领域崭露头角。大数据、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浪潮的推动,互联网技术引领公益创新,并改变公益形态。

2017年,互联网公益在精准扶贫、减灾救灾、教育助学、生态环保、大健康救助等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由强调个人参与、人人可公益的微公益理念,正悄然向强调社群社交化、去中心化的方向转变,网络社群公益日渐成熟。

互联网公益面临“成长的烦恼”

报告在总结2017年互联网公益成绩的同时,也指出其面临成长的烦恼,并提出应对挑战的建议。

报告称,技术创新尤其区块链技术为公益行业的透明公开提供可能,公益组织应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内部组织管理能力,确保项目执行流程获公众认可。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之间虽存在较大差距,但未来互联网公益生态将呈百花齐放之态势。

目前,公益组织与平台关系日益密切,却不可避免地在捐款用户核心数据、企业资源等方面产生矛盾。报告指出,促进互联网募捐平台与公益组织的良性互动,是今后必须重视的方向。

报告建议通过相应行业规范动态地解决“同一天生日网络募捐”“罗尔事件”等争议问题,成立“互联网公开募捐行业管理委员会”迫在眉睫。

报告还指出,要深化互联网、金融与公益结合,创新公益发展模式,探索中国互联网金融助力公益的独特模式。(张艳玲)

来源|中国网

图片|视觉中国

责编|林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