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毁波音747-400货机的锂电池 锂殇迪拜 UPS航空6号航班空难(下

锂殇迪拜 摧毁波音747-400货机的锂电池UPS航空6号航班空难(上)

调查组的首要任务便是找到飞机的“黑匣子”(包括:驾驶舱话音记录仪(CVR)和飞行数据记录仪(FDR)),然后尽量多的搜集飞机残骸。调查组开始了任务繁重的地毯式搜索,他们很快便找到了记载语音信息的CVR,但是里面的信息却为调查员带来了更多的疑问。

图13、一片狼藉的事发现场

CVR显示,飞行员对于突发火灾后响应迅速,他们很快便启动了舱内灭火系统,但是这并没有带来好的结果,火势的蔓延远远超出大家的预料,浓烟更是威胁到了飞行员的生命。

三天后,调查员从废墟堆中找到了损坏严重的FDR,“黑匣子”即使拥有坚固的保护外壳,但是在极端情况下仍会丢失部分数据,他们随即将FDR送回位于华盛顿特区的NTSB实验室对数据进行解析。

图14、遭受重创的飞行资料记录仪FDR

事故调查组也在外围现场有了意外发现,他们在灌木丛中找到了一粒烧焦并炸开的锂电池,这个物证让整个调查取得突破性进展。货舱单显示UPS航空6号航班搭载了许多锂电池或含有锂电子的电子产品(多达8100粒)。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是航空货运的主要运载对象,这对锂电池的需求也达到了新的高度。锂电子是电子产品不可或缺配件之一,相比碱性电池而言能提供更长的电力支持,但是锂电池具有易燃的特点,尤其在收到冲击的时候更是容易引发火灾。

图15、火灾地点的货物箱衬板

调查员在实验室对锂电子的可燃性进行测试,他们想知道锂电池到底能产生多大的破坏力?

调查员加热装载了一百粒电池的盒子后,发现里面很快露出了火苗,火焰的温度甚至高达1093摄氏度!他们在对货柜进行实验的时候更是取得惊人的结果,火势很快蔓延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图16、起火爆炸后的锂离子电池组

与此同时,调查员也导出了飞行数据记录仪的数据,他们通过记载的数据重建了飞行时间轴和飞行轨迹图,根据飞机部件的失效时间推导出相对应的位置,这可以追踪出火灾蔓延的路径图。

调查员发现驾驶舱下方的前货舱是整个火灾的重灾区,而附近正是控制飞机的电缆交汇处,舱单显示,前货舱搭载了大量锂电池产品。

更为不幸的是,火势很快便延伸到了其他货舱,这点燃了更多锂电池。一时间,UPS航空6号航班的货舱成了火的炼狱。

图17、货柜发生火灾后的试验图

机组成员收到火警信息的时候,火势已经超出灭火系统的能力范围了。手动驾驶的控制电缆正处于火灾发生的区域,这时只能依赖尚未被破坏的自动驾驶系统,但是这也让关闭自动驾驶仪系统的操作成为一种灾难。

火势的扩大也逐渐摧毁了飞机上更多的部件,包括机长的氧气供给系统和起落架系统。调查员相信如果不是贝尔在最后关头的奋力操作,事故结果会更加的惨烈。

图18、空难现场留下的收集残骸

波音747的货舱区域设置有防火层,它们像坚固的盾牌一样保护货舱不受损害,为什么这些设施在真正的火灾来临时却不堪一击?

调查员决定对货柜进行火灾测试。试验结果显示,这次火灾不仅仅是电池所发出的能量因素,还有时间因素,飞行员无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将飞机安全落地。

图19、UPS航空6号航班事故报告

货舱内壁被火势破坏后,其他系统形同虚设,这直接导致飞机上的功能遭到连锁型破坏,最终陷入了完全失控的境地。最终的事故报告提出了36项安全建议,其中包括货舱需要性能更为完善的烟雾侦测器和灭火系统,这也让新一代防火货柜提前问世。

事故发生后UPS公司也迅速做出相应,在最终报告尚未推出的时候,他们便升级了货柜的防护标准,更换了新型的氧气面罩系统。

UPS还在业内率先引入了视觉增强保护系统(EVAS),这种系统可以为飞行员营造一种封闭的气泡空间,飞行员即使在烟雾弥漫的驾驶舱内,还能看到仪表盘和驾驶舱外的景象。

图20、即使在烟雾下也能正常操控飞机的EVAS系统

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了电池对于航空安全的影响。2010年10月,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发布了一份安全警告,其中对于客机携带大量锂电池产品做出了限制。同期,波音也修改了飞行员留意火灾发生的程序,这也避免了烟雾对驾驶舱的影响。

2013年9月24日,调查组公布了最终事故报告,内容厚达324页。报告指出货舱上数以千计的锂电池引发的大火是导致空难的主要原因。调查报告并提出了36项安全建议,其中包括改善货舱烟雾感应器和灭火系统,并提升货舱防火耐热标准,引入全面罩式氧气面罩和视觉增强保护系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