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嵩山论坛 ▏共绘世界文明共同进步蓝图

9月15日,“嵩山论坛——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2018年会在登封市开幕,来自海内外100余位嘉宾参加了本届年会。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铮 摄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何可

巍巍嵩山,再次见证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的精彩对话。

9月15日,“嵩山论坛2018年会”重要分论坛——“文化论坛”,在太室山下如期召开。秉承“互相尊重、求同存异、革故鼎新、文明对话”的理念,海内外文化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多元共存、和谐共生、未来共享”的美好愿景,共绘世界文明共同进步蓝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多元共存,激发发展新活力

“多元共存”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多元文明使人类社会生机盎然,充满发展进步的蓬勃活力。”印度哲学研究会主席西德什瓦尔·拉姆斯瓦尔·巴特教授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同质化与多元化并存,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产生文化共鸣并促成了文化创新。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丘马科夫说,当全球化进程涵盖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时,我们要强调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明发展的共同规范。

在对话中互学互鉴,在对话中合作共赢,在对话中共享未来。巴特教授指出,多元文化共处最核心的问题是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因交流互鉴,才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使得世界文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和谐共生,开启发展新思路

“和谐共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正如论坛组委会主任张广智所说,一种文明形态如果拒绝与其他文明形态交流、学习和互鉴,就必然走向衰亡。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形态,中华文明就是华夏文明与其他文明多元共存、互鉴共融的伟大成果。

美国杰普曼大学教授贾文山指出,人类日益认识到文明间对话的重要性,这种认知为文化的和谐共生提供了基础。从跨文明交流中形成对话性文明,这对于今天世界文明间的对话与人类未来包容性世界秩序的构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如何做到和谐共生?四川师范大学首席教授蔡方鹿给出了“中国方案”。他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人文精神,对于当今世界正确处理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化解各文明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使之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互相尊重,扩大共识。

未来共享,构建发展新愿景

“未来共享”是世界文明发展的美好愿景。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发展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面对世界的不确定性,只有着眼于人类文明共同体建设,才能从历史的个体差异和累积差异中解脱出来,共塑人类永续发展新文明。

面对诸多“文明的冲突”,要实现“未来共享”美好愿景,文明对话显得比任何时期都更重要。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谢尔盖·霍鲁日说,开展文明对话共筑美好未来,嵩山论坛在推动文明的未来共享上,必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融媒时代携手讲好河南故事——海外华文媒体论坛侧记

9月15日,海外华文媒体论坛在嵩山脚下举行。图为媒体代表在交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铮 摄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志强

9月15日下午,嵩山论坛2018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华文媒体论坛举行,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家海外华文媒体围绕“兴文化、展形象、加快河南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主题展开讨论,并与我省主流媒体就如何加快河南国际传播体系构建进行深入交流。

为了进一步讲好河南故事,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首次作为主办单位,与河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办了这次海外华文媒体论坛及“融媒体时代如何共同讲好河南故事”圆桌会议。

用国际视野看待中原文化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台长李世强告诉记者,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全球范围内的欢迎,中国需要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特别是国际传播力。

“中原文化不仅属于河南,属于中国,还属于全世界。今天应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和用国际视野看待中原文化。”美国纽约商务传媒集团董事长冰凌期待为河南文化的传播做点实事。

汉字为“媒”讲好文化故事

“文化的传播必须要有具体的形式,汉字、中医、中餐,都是承载中国文化的符号。”在场的数位媒体负责人都提到了汉字作为载体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中原作为汉字的发源地,与其他地区相比,在文化传播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去年年底,河南18万网民通过河南日报新媒体平台选出了自己心中的年度汉字,“从一个个汉字入手,收集众多普通人一年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事,集合在一起,就是这一年的河南故事。”河南日报新媒体部副主任方舟说。

融媒时代讲好河南故事

“在融媒时代讲好河南故事,就要培养‘网感’,从用户的角度去生产内容。”罗马尼亚《欧洲侨报》社长高进说。

“要善于使用新媒体讲故事,把文化传播出去。”香港中外新闻社社长韦燕认为,媒体要创新产品的表现形式,定期推出海外华人乐于接受的内容。

会场内讨论热烈,会场外25家海外华文媒体已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全媒体形式向海外受众推介论坛盛况。

“希望我们更多地合作,多语种、全媒体,讲好嵩山故事,讲好河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在致辞中,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肖建中表达了对海外华文媒体的欢迎与合作的渴望。

“建议大家建一个微信群,这个群就叫‘河南与世界’。”随着圆桌会议主持人的提议,一条讲好河南故事的新渠道由此建立。

互学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访北京大学人文讲座教授杜维明

杜维明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何可

“嵩山论坛历时七年,我们紧紧围绕‘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这条主线,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而全面的议题,目的就是要在文明的互学互鉴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结合本届论坛“多元共存·和谐共生·未来共享”的主题,北京大学人文讲座教授、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国际哲学院院士杜维明作了进一步诠释。

杜维明说,论坛2012年提出“从轴心文明到对话文明”,揭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2013年则开始讨论“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心胸来达到人文精神充分发展;2014年提出“天人合一与文明多样性”,用尊重自然也尊重各种不同的文明的包容心态来推动发展;2015年“和而不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6年“转化与创新:迈向对话文明”、2017年“成己成人:共建天下文明”,都是以人和社会、全球的紧密联系来推进层层合作。

“这些议题其实都和共存、共生、共享有密切的关系。”杜维明说,“三共”主题符合论坛主线发展的一贯思维,切合“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主题。

在杜维明看来,嵩山论坛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文明发展的前沿阵地,方式是对话交流,目标是建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年度主题不仅贴近“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要义,也跨越了文明生成、发展和成果三个方面,既有哲学方面的联系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接地气”,扎根中国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尊重差异,寻求大家都能接受的基本价值,展现了宽广大同的和谐精神。

努力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访印度哲学研究会主席西德什瓦尔·拉姆斯瓦尔·巴特

西德什瓦尔·拉姆斯瓦尔·巴特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徐建勋 冯刘克

“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还必须要包含文化精神的全球化,也就是所有存在的统一,而且是所有存在的和谐统一,否则共存是没有意义的。”印度哲学研究会主席、印度哲学大会及亚洲哲学大会主席西德什瓦尔·拉姆斯瓦尔·巴特说,“我们都向往和平,向往友谊,但是在获得和平发展的进程中会有很多的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沟通,共同应对。文化多元主义已经成为当下的现实,我们的责任是提升文化多元主义、加强文化多元主义,从而帮助全球实现和平和繁荣。”

在西德什瓦尔·拉姆斯瓦尔·巴特看来,文化是一种存在状态,一种思维模式,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普遍被认同的价值观、信仰和实践。他说:“人类有非常多领域的文化。文化是个人进步、社会团结、国家发展和共同合作的基础。”

他把全球化理想形式描绘成所有人都能够因此而获益,因此而见证和实现美好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多元文化中彼此互相理解,分享彼此的历史,了解彼此的现实以及关注彼此的未来。”

西德什瓦尔·拉姆斯瓦尔·巴特认为,“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统一,宇宙的本质并不是混乱,和谐才是它的本质,也是它的内在属性。文化也应当是多元的统一,在提供归属感的同时,丰富人类的文明。当下,不同文化的一些差别诚然让我们感到困惑,但是还应看到各个文化之间也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提升和加强文化多元主义要求我们不断努力,彼此求同存异,从而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未来共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