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万儿童因用药不当失聪!康大基因提醒您孩子感冒用药要当心

公益视频——《5岁聋儿的无声诉说》在央视一套播出,视频中5岁女孩付浠诺用手语无声诉说了自己因用药不当致聋的故事,浠诺的遭遇也牵动了亿万中国妈妈的心。

当年,小浠诺发烧后,妈妈先后带着她去了村医务室、县医院,开了消炎药和咳嗽药。

浠诺妈妈:“当时在我们农村那边,没有说问这个药是什么成分,我们也不懂。”

记者:“所以到现在也不知道孩子到底是因为服用了哪个药造成了这个听力的损伤,神经的损伤。”

浠诺妈妈:“对,当时用了好多药,当时用了大概有四五样、五六样差不多,然后她那个是掰多少,因为医生开的药片长得都差不多。”

七成儿童中毒因误服药

而据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统计,在我国每年像浠诺这样因为用药不当致聋的儿童,约有三万名。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落地,儿童人口基数的进一步扩大,儿童用药问题将更加紧迫。

药效毒性 因人而异

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发育阶段,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对药物有特殊的反应,药动学、药效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孩子的药物代谢“能力”,决定于其本身独特的基因。由于基因不同,每个孩子对各种药物的代谢“能力”也各不一样。研究表明,大部分的药物,是通过人体细胞色素P450家族酶类实现代谢。CYP450 的基因多态性和表型多态性,使其对各种药物的代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儿童用药更要谨慎对待

在我国,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不当,是最常见的药物致聋的原因。此类抗生素由于抗菌广、杀菌快,在各类疾病治疗上被广泛使用,包括平时的感冒发烧,都会用到。分析显示,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的孩子,绝大部分因为携带了药物致聋基因。这些基因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毒副作用极其敏感,可以引起耳蜗、前庭等关键性听力器官发生严重“病变”,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害。

做个基因检测,儿童用药更安全

实际上儿童遭遇药物致聋,绝大多数是由于携带药物致聋基因突变造成。有数据显示,我国药物敏感性突变基因携带者(高危人群)约400万人,药物性耳聋患者约为35万人。同时,由于携带与没携带此类药物致聋基因的孩子,表明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想要孩子避免不当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避免“一针致聋”,唯一的途径就是做基因检测,而且越早做越好。

基因检测可以精准筛查儿童个体对不同药物的使用情况,特别是对于儿童,这无疑是一份专属的呵护。康大基因坚持“身体第一、健康为大”的核心理念,专门针对儿童用药隐患,推出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帮助家长实现精准用药、安全用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