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上市公司蓝皮书发布 合肥上市公司创新能力最高

日前," 安徽上市公司蓝皮书 "《安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8)》由安徽省投资集团、国元证券、华安证券等在合肥联合发布。蓝皮书显示,截至 2018 年 5 月,安徽 A 股上市公司数量共 103 家,数量居全国第九位,中部第一位,合肥以 45 家上市公司的数量绝对领先于其他地市。

此次发布的蓝皮书显示,从企业业绩综合排名来看,2013 年至 2017 年安徽前十名上市公司企业分别是海螺水泥、金禾实业、国机通用、口子窖、古井贡酒、欧普康视、三七互娱、开润股份、安纳达以及志邦股份。在安徽省 " 中国制造 2025" 计划推动下,近两年安徽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呈反弹上升趋势,整体业绩水平向好。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表现最为突出,2017 年权益净利率高达 16%,远超其他行业。

蓝皮书显示,近年来,安徽省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引进以及新产品的市场化。2015~2017 年,安徽省上市公司高学历人才比例和主营业务利润率逐年上升。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凸显,从行业分析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发强度处于上升趋势。合肥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领头羊角色,从城市分析来看,合肥市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研发强度排名最高(宣城、亳州除外)且处于上升趋势,有助于带动安徽省其他城市上市公司的发展。

蓝皮书认为,安徽省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发展仍然有很大潜力。通过综合指标和分指标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从总体来看,安徽省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差异比较明显。101 家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平均数为 0.1907,高于平均数的有 38 家,低于平均数的有 63 家。而创新能力综合得分的中位数为 0.1422,低于平均水平接近 5 个百分点。安徽省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大多聚集于 2.42%~19.07% 这一区域,且越高于平均数的企业越少,虽然拥有创新能力比较高的企业,但是安徽省上市公司的整体创新水平还有很大程度的发展空间。

从分指标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研发强度和专利申请数未有显著提升,有待进一步提高。从 2015~2017 年安徽省上市公司研发强度变化来看,研发强度是先升后降,最终和 2015 年持平。2015~2017 年,安徽省上市公司每百人专利申请数变化甚至出现下降趋势。研发支出投入强度排前三位的企业为科大讯飞(002230)、科大国创(300520)、应流股份(603308),而比重小于 1% 的企业也有 25 家之多 ( 包含 15 家 2015~2017 年研发支出计为 0 的企业 ) 。同时,企业高学历人员逐年上升但占比仍然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

从安徽省上市公司城市分析来看,无论是分指标还是综合指标,合肥市和芜湖市的创新能力远高于经济落后的城市。拥有上市公司数量较多的合肥市和芜湖市,创新能力综合得分总体来看较高,其中合肥市高达 80.75%。安徽省其他城市在上市公司数量、研发强度、高学历员工比例、每百人专利申请数和主营业务利润率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潜力,发展空间较大。(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熊兆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