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佳能EOS R 我在佳能总部的一些见闻

上个月带着EOS R拜访了佳能总部,这是我第4次来到佳能总部了。每次都有机会和佳能的领导们一起聊聊关于产品的问题。而EOS R是EOS系统建立31年来最大的变化。

31年前EOS系统的确立,有了佳能今天的辉煌,而这次RF卡口的确立,将决定了佳能的未来。

这次的拜访依然是非常正式,所以很多问题佳能回答也很官方。同样的这次的拜访也有下班后和佳能大佬们一起吃饭的环节,那么很多正式场合不能问的,有时候也就不经意地有了答案。

EOS R为什么采用了最新的RF卡口,但是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巧合,这个卡口依然是54mm。同时我们发现原本8个触点,现在变成了12个。增加了非常多。

佳能给我的答案是,其实EF卡口选择54mm是经过设计计算后的结果,而RF卡口也是经过设计计算,发现即使是没有反光板,54mm也是非常合适的。

我们知道31年前佳能建立了EOS系统,之前的FD卡口在单反界已经是大卡口了。但是EF卡口一下子开到了54mm,这样就让大光圈设计起来简单多了。而且越粗的卡口,也更容易承受住大镜头。

RF的54mm是独立设计的,和EF一样。我觉得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年EF卡口到底多成功。

这种成功也表现在触点上。EF的8个触点可以传递镜头和机身上的一切信息。所以完全不需要机械结构。这一点在当年来看很超前。1987年佳能就意识到未来是电子化的时代。

现在的RF卡口更是有12个触点。当我问起这些触点的作用时,因为是在正式的会议室里,所以佳能大佬们有点打太极。大概意思总结就是12个触点肯定都有用,虽然未必现在都用上了,但以后一定会有用。怎么用,不告诉你,我估计他们也没完全决定。但是想想看,这就是为未来做的打算啊。

有没有可能当年EF镜头最开始的8个触点也没完全发挥最大能力呢?

总之这12个触点给了未来更多可能。

另一方面,佳能RF卡口的法兰距20mm。这个在全画幅微单相机中可以说是最长的。所以佳能镜头转接别的品牌的微单镜头可能就没什么可能性了。

但是我觉得玩转接总是小众的吧。那么最终还是要看原生的镜头。

在这方面,佳能推出了RF 24-105 F4 L IS这支标准变焦套头,这支镜头可以说是佳能的万金油了。

其实我预想着第一支RF镜头也是RF 24-105 F4 L IS。

但是我们看看另外3支镜头就觉得佳能的RF镜头已经完全不是EF的思路了,在充分利用没有反光镜结构的优势。

比如RF 28-70 F2 L,一只标准变焦镜头,但是恒定最大光圈是F2,整整比常见的F2.8大了1档。在28-70这焦距段内,几乎一直拥有定焦镜头的大光圈的感觉。

再比如RF 35 F1.8 MACRO IS,作为一个并非顶级定焦,却可以兼顾1:2的微距,实在是很实用。而且镜头非常小巧。

然后就是RF 50 F1.2 L,这是一支能够自动对焦的镜头,这是一支全开光圈就很好的镜头。F1.2够了吧?

在和佳能大佬们的交流中,我是第一次听到一个全画幅相机镜头该有的样子——后组镜片尽量贴近传感器。

对,既然没有反光板,就让镜头后组尽量贴近传感器。这样才是微单镜头的设计思路。

看看现在全画幅微单镜头,是不是还是单反镜头的样子?或者就是单反镜头后面焊上了一个屁股而已?

RF镜头才是纯粹为全画幅微单设计的镜头。

另一方面,如果你本身就是佳能EF镜头的拥有者,那么只需要一个转接环你的EF镜头就立刻可以使用在EOS R上,没有任何功能的缺失。

你可以把这个想象成就是一些厂商的微单镜头设计思路。

转接能够将老镜头变成如此原生感的,也真的靠31年前EF卡口设计的成功。

此外,上次摄影笔记有个摄友提出了一个问题,我觉得很好。

比如像11-24mm这样的焦距的镜头,前组镜片是一个大灯泡。如果需要加滤镜,需要很大的滤镜架子,再加方片。非常麻烦,而且成本非常高。

虽然目前RF镜头没有这样的焦距,但是未来有了,怕也是灯泡镜头。

那么如果我们购买EF 11-24 F4 L,通过可以插滤镜的转接环转接到EOS R上,是不是既省钱,又省事?

仔细想想还真的是这样。不过未来可能要纠结的就是,RF镜头的素质因为不受反光板影响,没有什么设计限制,所以应该成像更好。看你眼馋不眼馋了。

作为全画幅微单的后来者,我希望佳能专微能够加速自己相机和镜头的推出速度。

对于佳能刷机身的速度我还是相信的。看看单反相机的推出速度就可以了。说挤牙膏的,其实可以看看D30/D60/10D/1D/300D时代开始,佳能单反的革新情况。开拓期各种开拓是很正常的。

佳能的光学能力,更不用担心镜头的推出速度。所以前途不成问题。

在饭桌上,我正好和真荣田先生坐在一桌,我问了他一个正式场合不太可能被回答的问题。

我说2020年就是东京奥运会了,作为日本的本土奥运会,各个相机厂商肯定要比拼一番。佳能一直是赛场边的霸者,但是2020年我希望看到佳能专微可以大量出现在赛场边。

那么2019年佳能会不会推出可以用于大型赛事的更高端的专微?

真荣田先生意味深长地笑着对我说:“你可以期待一下。”

看来是真的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