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没有退路

在一次走访格力的过程中,我发现董明珠无处不在。

走道间,站在公示牌和海报上代言人的是她;工厂的对外展示区,工业机器人缓缓夹着组装的屏幕是她;格力总部的历史墙上,和各位政要领导合照的是她;手机展架上,举起手机承诺是 " 匠心之作 " 的是她。

其中,一个画面出现的最多。董明珠被鲜艳的红色包围,孤身站在 "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 的标语旁,仿佛被某种力量拥护下,倔强又无奈的孤胆英雄。

格力的企业基因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说法:企业基因决定了企业的轨道。套在格力身上,确实有点道理。

格力集团创立于 1985 年,前身是珠海特区发展经济总公司,1996 年,格力上市。2002 年 3 月,珠海市政府对格力集团实施授权经营,成为珠海市国资委监管的珠海市属国有企业。

作为国有企业,格力设立较其他企业更为严格、复杂的法律程序,受到国家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政策性限制,承担许多特别的义务。在整个发展期间,公司管理层或多或少受牵制于与公司国有控股股东,留下国资控制公司的股权架构的基础。

另外,格力电器的股权分散,董明珠今年已被挤出前十大股东,持股不到 1%。而美的那边,截止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方洪波持股 2.07% 的美的集团股权,为第四大股东。

换句话说,在国企基因下,格力是一个带着镣铐跳舞的企业,跳的还是民族舞。

美的是民营企业,这一点在企业基因上就和格力有了本质的区别。在话事权上,方洪波比董明珠大得多。

2010 年以来,董明珠几乎每次带领格力向多元化进军都会受到内外部的阻碍。

2015 年,格力进入手机领域,董明珠在公司每人都发一台格力手机,不久后就在二手市场发现疑似员工出售的格力手机。2016 年,新能源汽车是风口,董明珠想收购珠海银隆,中小股东们反对,董明珠只能以个人的名义入股。同年,董明珠被免格力集团董事长、总裁、法人代表职务。

反观美的,方洪波成为董事长之前,就可以 " 一手操刀 " 对小天鹅的收购,请示前任董事长何享健时,后者只是简单回复一句:" 你自己决定 "。自 2016 年,方洪波相继完成了对日本家电老牌企业东芝白电、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 Clivet、德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库卡、以色列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Servotronix 的收购,总涉及资金超过 300 亿元人民币。

对于格力来说,当这么多的中小股东认为你就是要做空调,做空调能赚钱,为什么还要转型,为什么要多元化的时候,这并不是董明珠的格力。

倔强的明珠,销售的思路

进入格力当销售人员那年,董明珠 36 岁。5 年之后,董明珠一人卖的空调,等于整个格力的 1/5,于是曾经流传过一句话:" 哪里有董明珠,哪里就有业绩。"

现在出现在一些公开场所,董明珠依然会把格力的崛起归结当年她 " 先款后货 " 的营销创新上。但是格力前任董事长,技术人员出身的朱江洪所打下格力 " 高品质 " 的基础,董明珠鲜有提及。

在互联网兴起的这些年,格力几乎不怎么涉及互联网,线下销售额既然超过 90%。也没有向多元化进发,专利分布领域 90% 以上在空调领域。目前,空调产业已经不是朝阳产业,下一个支柱型的产业是什么,格力花费了 5 年,依然没有找到。

在离格力仅几十公里开外的美的集团总部,董事长方洪波可以称得上为沉默低调。方洪波是历史专业出身,从美的内刊编辑做起,后来又在广告、市场、销售、事业部总经理等岗位上历练,他经历了更多的陌生领域。

2013 年左右,方洪波就密切关注互联网的新变化,并且下定决心搞懂互联网、利用互联网,他认定这会关乎美的新一轮转型的战略成败。

他看中了小米。2014 年,这家 4 岁企业估值达 450 亿美元,几乎是美的、格力、海尔三大家电厂商 A 股市值的总和。起初美的也尝试过自己搞,但是经过试错之后,发现合作的方式更适合。

随后,方洪波迅速推动美的与互联网界强者展开了一系列的强强联合。京东、小米、阿里都成了他的战略合作伙伴,合作领域涵盖产品、智能交互、硬件、软件等各个层面。

2016 年,美的 " 收购库卡 " 被视为美的在全球扩张上的重大举动,惊动德国政商两界。作为全球四大机器人集团之一,库卡对欧洲工业化 4.0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董明珠公开表明美的和雷军等人是 " 小偷 ",自我研发的才是实业兴邦的表现。在董明珠的眼中,百花齐放的概念很少,你死我亡的论断很多。

就这点来说,董明珠即使从普通销售人员做到现在的董事长,眼界依然不够广阔,思维依然是销售经理的思维。

美的则一跃成为全球重要的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系统厂商,标志着美的继 2012 年后的第二次转型。方洪波带领的美的从白电巨头,逐渐摆脱 " 家电王国 " 的标签,转向了一个更广阔的赛道。

截然不同的发展轨道

在 9 月 4 日时代周报《格力美的之争步入下半场:董明珠向左,方洪波向右》的报道当中是这样写的:" 现在看来格力远落后于美的,但美的的智能制造是资本运作的结果,而格力则是自己动手,进行自创。如果成功将是不可估量。问题是,格力现在对其他业务的多元化进度太慢,局限性较大。"

美的如今最大的问题在于,赛道太宽,造成单一品类竞争力的相对缺失,品牌被稀释。同时,因为核心技术没有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技术层面就会收到牵制。

相较而言,格力依然定位在 " 卖空调 " 的这个阶段,股东们乐意按这个定位继续走下去,董明珠即使想发展多元化,也苦难重重。

另一方面,格力是典型的 " 做好一件事 " 的代表。它的专业化、品牌聚焦性和盈利能力强,如何在新领域扩张过程中转换品牌,是它未来要面临的难题,但因为格力掌握了制冷的所有核心技术,如果成功将是不可估量的。

同时,国企的性质也助力了格力。有家国情怀的人们对格力有着十分强烈的认同感。不可否认,格力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是 " 中国制造 " 的代表,是伟大的民族企业。

董明珠虽然已经成为了另类网红,但 20 年来,把一个珠海空调小厂领导为民族伟大企业,每次看到她站在 " 让中国爱上中国造 " 的标语旁,谁能说没有一点尊敬与敬佩?

后话

南京大学教授朱虹曾对董明珠做过一个心理测试,结果显示这位个性硬朗的 " 霸道女总裁 " 是一个具有很强浪漫主义色彩的人,但这个角色却被 " 封存 " 在了某个角落。

就像她在 2006 年出版的自传《行棋无悔》中写道的:" 明净的天空下,红男绿女正在享受美好生活,笑声阵阵,我羡慕他们。中国企业家也许注定了是一些只能创造生活而不能享受生活的人。"

我立马想到那个站在红色背景下,孤身一人的董明珠。

作者:李嘉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