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一,保有纯粹初心的“怪”咖艺术家

当我们走进上海杨浦一座厂房改造的工作室时,仿佛进入了一个仙踪秘境——眼前各种作品恣肆堆砌,不同色彩倾泻着扑面而来,与外表暗沉的水泥灰形成鲜明对比。一身日潮装扮的朱敬一立于其中,长发在脑后梳起一半扎个发髻,侧面看与山本耀司有几分神似。

这位酷范儿十足的75年大叔,身扛多重斜杠身份,是跨媒体艺术家、线体主义画派创始人,也是立体的墨创始人、艺术美学演说家等等。 “网红书法家”,则是其众多身份中最知名亮眼的一个。

足够勇敢

足够野蛮

朱敬一是国画出身,书画不分家,可他的书法按传统章法考量,却是“出了名的丑和怪”。他却不以为然,跳出传统,还是继续着自己非隶非楷非行非草的风格,在求变中创新。

朱敬一书法作品

很多人觉得朱敬一是伴随着“丧文化”突然火起来的,可他强调自己的书法家之路是“星火燎原式”的。

开始有意识地书写是2014年。朱敬一作为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一批艺术家,受到同时期罗振宇每天六点60秒的启发,决定每天写一幅字po上网络。

真正开始引起人们大量关注,已是一两年之后。这其间,朱敬一从未断更,哪怕是出去采风,他也会找一些以前写好的发出来。

自此,他不仅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南门字体”,而且基于其个性以及对互联网的理解,他喜欢将互联网用语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书法从此在他的笔下摆脱了一贯的“老干部风格”,与互联网结合成为一种跨界的尝试,遒劲的笔触下是认真地颓丧和一本不正经的人生哲理。

朱敬一将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最具现代意义的源代码二进制在笔禅墨韵中实现统一。

然后,他在跨界的道路上马力全开。

他挣脱传统宣纸工笔的拘囿,利用树脂材料融化后堆积做成立体水墨,使得一幅画作类似装置艺术品。

朱敬一立体水墨作品

同时他也会尝试新的跨界,比如利用多媒体作画,利用插片雕塑一座庙,宗旨就是不断打破传统,尝试混搭融合。

在他的骨子里,一直有一种反叛精神。“我的脑袋里是没有框架的。”朱敬一说,他只是不断去顺着追寻自己内心的东西,最后撤出来时,才发现已经离传统很远。

足够勇敢地跳出舒适圈,足够野蛮地撕裂跨界,如何在其中寻找到平衡之美,亦是朱敬一需要面对的课题。

他说,首先要敢于尝试。你永远不知道跨出去后有多少机会和可能性。或许这一过程会产生各种问题,但是产生问题解决问题,总比你因循守旧抱着千人给的东西好太多了。

“真正的美就是不同”,朱敬一强调。这也是他坚持去跨界的重要原因。而寻找平衡点,在他看来是一个动态螺旋上升的过程。

他举了自己在创作《妖野荒踪》时的一段经历。那是将中国的皮影剪纸与美国迪士尼色彩相结合的作品,亦是某种跨界融合。中国的线条与西方的色彩是有强烈冲突的,但当双方各自稍微减弱一点点,就会逐渐呈现出一个和谐的状态。而当尝试的可能性越多,新的平衡点会不断涌现。

不硬装高雅

乐在普罗大众

作为一名网红跨界书法家,朱敬一并没有把自己归为“大师”。他努力让艺术的维度降下来,即艺术平民化。

一方面,他坚持写书法就是要让信息能流通,与现在的互联网时代相结合;另一方面,他觉得艺术品的商业价值是应当通过供求关系得以攀升的,他也在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尝试构建一个健康的艺术市场。

当微博获得一定关注度并且引发需求后,朱敬一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淘宝店铺。此外,他的跨界活动也越来越多。不同领域商业品牌与艺术创作之间的跨界联合,都成为他实践艺术降维的试炼场。

朱敬一书法作品

“艺术品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艺术家产生作品的时候也要进去这个循环中去流动。这对于艺术家和商家来说都是双赢的,是一种并驱的过程。”对于朱敬一而言,商业品牌的诉求就像一篇命题作文,有时候更能激发他的创造力。

不做蝼蚁

不做神

在聊天过程中,朱敬一一直在回避自己做这些艺术跨界和商业化尝试的理论性,而更愿意简单称为“玩”。

这种回避,源于早期接受专业的艺术训练时构筑出的宏大艺术理想:当初构筑的殿堂有多崇高,现在就有多想挣脱理论教条。朱敬一坦诚这种宏大的概念往往会抹掉艺术家对自己本心的观察:“艺术就不纯粹了”,他说。

因此,他遴选的很多句子都是在突出自我,强调本心。

想要保有纯粹的本心,就要始终给自己留出一块纯净无暇的“安全区”,杜绝任何尘世间的框束纷扰,就像朱敬一所坚持的,写书法不是为了像谁,而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因此面对质疑嘲讽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创作。

他说,“没有人认可我,我认可我自己。”因此,就其自身,不论对身边的社交还是对传统,朱敬一都保持着一种“狂妄”。这种傲气和坚持,其实恰恰是对个体自我的尊重,对本心的坚持。

由此构筑出强大的自我,找寻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艺术才不会人云亦云,亦能成就一件具有了独特性和唯一性的艺术作品。

在朱敬一看来,与其嘶吼着想要改变世界,不如先好好琢磨一下改变自己,可能不知不觉中,顺便就改变了世界。

就这样,他以看似“狂妄”的姿态,带着对纯粹艺术诚挚热烈的追求,将他的作品通过最浅显的、带着温度的方式传达给大众。这种守着艺术创作的本心,或许已经是这个浮躁的时代里,一件弥足珍贵的艺术品。

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转自:吉利汽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