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390战一场,用来超8700K真心也很猛

我们这些DIY的铁粉儿今年算是赚到了,真正的看了一次Intel和AMD的火拼,Intel的10nm不断推迟导致14nm继续发扬,已经小输给了AMD的12nm,这让Intel被迫放弃了Tick-Tock战略,这也标志着摩尔定律终于失效啦,Intel表面是放缓了自己的脚步。伴随第二代锐龙的迅猛前进,Intel被迫再次加快自己的步伐了。第九代处理器的逐渐曝光,它的御用座驾Z390也与我们见面了,那么咱们今天就使用MAG Z390 TOMAHAWK组建一个主流平台开测一下!

在这之前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我最新拿到的一款“大通货RGB神条”台电(Teclast)幻影P70 DDR4 2400 RGB。其主打高性价比和RGB幻彩灯效,这也是其旗下首款具备RGB幻彩灯效的内存,具有炫彩流动光效,而且还支持自定义光效模式,可与多家主板的RGB软件进行同步背光设置。据悉,台电DDR4 RGB“幻影”有8GB容量和2400MHz-3000MHz不同频率可选,售价则是依旧很亲民。大家从它的外包装即可看出P70确实是大通货量产版本,配色单调包装简单,为的就是降低成本呗。

幻影P70的包装上正面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写着四个汉字——“终身质保”,这个实在是太让人省心了,也许大家会因为台电内存太过陌生而纠结虽然便宜还是不太敢剁,但是现在有了“终身质保”的承诺,从我来说我会毫不犹豫,哪怕是用白条。

幻影P70的颜值看起来真心是不低,纯金属的散热模组上印着感觉像玛雅文的图文,正面上印着TRCLAST的LOGO,感觉P70采用了相当深邃的包围式导光条。

这款幻影P70 RGB DDR4内存散热模组工艺设计考究,顶部集成导光条,两侧是斑驳光影元素,采用冲压/批花以及镂空工艺打造,1600万色可独立调控,支持10种自定义色彩、12种模式和多档亮度调节,还支持与板卡平台背光同步。

采用原厂颗粒,拥有高导热系数散热模组,官方表示比市场同级产品拥有1.8倍散热性能。规格方面,提供2400MHZ-3000MHz多种频率,单条容量有8GB和16GB两种,目前已知的24000MHz时序为CL 17-17-17-39,电压1.2V,支持XMP 2.0技术,提供终身质保。

好啦,想必现在大家已经对Z390有所了解,就让我们看看实物长什么样吧。有幸两天前收到了微星的MAG Z390 TOMAHAWK,本次微星首发的Z390主板分为MEG、MPG 和MAG三个子系列,以满足游戏发烧友、DIY爱好者和主流玩家的不同硬件选购需求,这款TOMAHAWK属于第三种。

各厂家Z390的主板设计的一个普遍变化是CPU供电加强了,毕竟它将面对不止是i7,还会有8核16线程的i9,功耗比以往有所增加。MAG Z390 TOMAHAWK的CPU供电一共原生6相,可细分为4+1+1,其中4相给CPU核心,1相给核芯显卡,另1相给MC、SA各I/O设备。有人问CPU核心只有4相供电还叫加强吗?请仔细看,其中3相实际上采用了每相双回路设计,拥有双倍的功率IC和扼流电感,其实这3相的电流承载力可看做是6相了,只是电流纹波的稳定度比真正的6相稍逊一点,微星的TOMAHAWK毕竟不是为了极限超频而生的。

MAG Z390 TOMAHAWK配备了四个DDR4内存插槽,支持单根DIMM的内存容量16GB的内存容量,这就保证了主板最大支持64GB 4500+MHz的内存。DDR4 BOOST的自动加速技术就是微星为广大玩家提供的福利之一,在DIMM槽旁边

关于是否支持8+8的SLI,跟之前的Z开头主板一样是选配的,需要NVIDIA授权并添加PCI-E通道指派芯片,才能拆分CPU的16。显然微星这款Z390 TOMAHAWK并没有,所以它仅能支持AMD的16+4交火,其中的4取自南桥。这边是专用于Intel无线模块的CNVi接口

另外,这款主板配有六个SATA3接口,分别位于内存插槽上下,这样的设计能够很好的解决狭小机箱在扩展硬盘空间的同时方便排线的整理。下方MemOK!Ⅱ可为玩家在无法开机的情况下针对内存稳定性能问题进行恢复默认处理。6个SATA3接口,两组前置USB3.1插针

Z390 TOMAHAWK的NVMe高速M.2接口也是需要书写一笔的。它的M.2散热系统升级还是很明显的。首先我们此次所使用台电幻影NP800系列PCIe NVMe SSD,其所选用PCIe Gen3.0×4传输通道,支持NVMe1.3协议,240G的这款持续读写速度高达1900/1200 MB/s,随机读写性能达到200k和150k IOPS。搭载慧荣SMI 2263XT主控,辅以原厂64-Layer 3D TLC颗粒,对比之前的NP600的小螃蟹主控确实是进步了一大步!

MAG Z390 TOMAHAWK的M.2散热片用料非常厚实,还配了很厚的硅脂导热3M膏,这是一种很成型的散热膏,不会像纯硅脂那样的一碰就抹一手,而恰好台电幻影NP800是不带自身散热片的,正好能和TOMAHAWK的M.2散热片标配!

RTX2070即将面世的今天我还在使用GTX1070 GAMINGX,我可能不算个迷信的人,尽管我相信RTX2070在性能上有着斗GTX1080的潜力,但是其售价貌似也绝非善类,所以现阶段玩GTX1070(某鱼价位普遍低过1900大关)性价比相当出色,微星GTX 1070 GAMING X显卡搭载了一颗全新Pascal架构的GP104-200核心,拥有1920个流处理器、120个纹理单元和64个光栅单元,Gaming模式下核心频率1582MHz,boost后可达1771MHz。此外,该卡还拥有静音模式和OC模式,频率分别为1506/1683MHz及1607/1797MHz。该卡拥有8GB GDDR5显存,显存位宽256bit,显存频率8108MHz。

微星GTX 1070 GAMING X配备了GAMING X系列显卡专属的Twin Frozr VI散热系统,显卡低负载时(GPU温度低于60摄氏度),显卡风扇停止转动,从而彻底消除噪音。显卡的散热器配备了5根纯铜镀镍热管,1根8mm,4根6mm,热管上方使用大面积纯铜镀镍底座,和热管焊接在一起。该技术可以让散热管和均热板完全契合,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采用远超公版4+1相供电的8+2相供电,充足的供电是显卡性能的保证,更是显卡超频实力的体现。配备的是8+6pin供电,不同于公版的8pin设计,能够为显卡额外提供75w的电力,而且卡口朝向PCB背面,方便电源线插拔。

配备2枚直径10cm的第四代刀锋风扇,使用高品质双滚珠轴承,相比油轴更加经久耐用,但静音效果依然出色。刀锋4(TORX 2.0)风扇拥有两种不同扇叶间隔排列,引流扇叶可引入更多气流,传统扇叶则将引入的气流向下压来增强风压,结构上和上一代刀锋3(TORX 1.0)风扇的扇叶一样,但是在扇叶叶片间距和引流扇叶弧度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互相配合能比上一代刀锋3风扇提升22%的风压从而提供更出色的散热性能。

微星GTX 1070 GAMING X为玩家提供3*DP+HDMI+DVI的全接口组合,能够保证兼容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显示器的同时也能够满足需要多屏幕输出的玩家的需求。

此次组装的这个配置,使用的虽然还是8700K,但是我打算用Z390 TOMAHAWK超一下试试看,所以我们上了120的一体水冷,然后一次点亮了,这个灯效真的是相当帅的。

台电的P70 RGB内存真的是挺漂亮的,它的玛雅纹路发光部分居然和不发光的纯金属散热片的面积几乎是差不多的,它所选用的散热片和发光灯片,通电后灯片就开始正常的RGB渐变发光了。

一次点亮自然是非常的开心,于是CLICK BIOS5的OC设置也很漂亮,至少我自己就很熟悉怎么去超频吧?而且我个人是不太习惯加电压超频的,一般我认为使用默认电压能超到多高我都认了,我的这颗8700K的体质还真挺好,上4.9GHz主频,再加上台电的P70 DDR4 2400 RGB内存的体质也还真挺不错,3000MHz没加压下不是很稳,上2933MHz一点问题都没有。

8700K在Z390 TOMAHAWK上顺顺利利的超到4.9GHz,此时的电压1.264V,完成CPU-Z自带的BENCH,跑出的分数比默认的8700K高的还不少,单线程567.3:550;多线程4308:3701。

P70 DDR4 2400超到2933MHz在系统内达到2957MHz的高频,时序为47-21-21-21 1T,超频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在Aida64的内存测试可以测出读取速度42382MB/s;写入速度43711MB/s;复制36251MB/s,延迟55.1ns。

超频到4.9GHz(所有核心)后,来看看其它测试软件和实际游戏成绩,频率的提高幅度为14%左右,各项跑分软件提高成绩也接近14%左右,非常线性。不过在实际游戏benchmark测试方面,超频后的差距并不大,提升只有大约3%,毕竟现在游戏帧数的提升还是要靠显卡的能力。

8700K的默认成绩和超到4.9GHz最直观的就是鲁大师测试,CPU测试成绩提升到150494,提高了大概10%的,还挺自豪的啊!

Time Spy是第一个针对DX12的独立第三方基准测试工具,整个引擎完全基于DX12设计,可充分压榨显卡的DX12性能,测试负载也远远高于此前的DX11 FireStrike。值得一提的是,测试中可以开启或者关闭异步计算(Async Compute),因为不是每一种GPU架构都支持该特性。AMD GCN架构一直支持,NVIDIA则只有最新的Pascal才支持。

在此项测试中,1070的测试跑分还是非常给力了。

在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测试中,GTX 1070的表现稍逊色于GTX Titan X,略高于GTX 980 Ti。通过以上两项3DMark测试来看,全新的GTX 1070确实具备了挑战上代旗舰显卡的实力。不过仅靠理论性能测试并不足以证明这款产品的全部性能,下面我们就对GTX 1070进行游戏方面的实际应用测试。

我们这次测试的这块MAG Z390 TOMAHAWK,就颜值来看是款非常时尚、非常酷炫的产品,跟去年的Z370、年初的B360主板有足够醒目的变化,灯光效果变得更加华丽,而且附赠的配件足够丰富、全面,这些都是加分项,不过就我们手里的这款主板来说,它的超频潜力跟去年微星自家的Z370系列主板没有明显强化,结合首发时1400元左右的价位(1399元,好评返现100元E卡)来说有些偏高,建议有需求的玩家等到“11·11”期间寻得优惠价再入手。最后为大家预告下,我们的九代酷睿处理器的首发评测解禁时间是北京时间的10月19日晚上21:00,欢迎大家买好瓜子、饮料,搬好小板凳等待我们的首发评测揭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