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更多群众就近就业

帮助更多群众就近就业

——记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樊学双

本报记者 黄枫

樊学双(右二)到医院探望接受手术的贫困患者。

樊学双

闽侯县副县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委常委、副县长

2016年11月,樊学双告别妻子和出生才3个多月的孩子,从闽侯县来到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宁夏固原市隆德县。作为第十批援宁工作队挂职成员,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隆德县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携手当地同志迎难而上,努力开展工作。

扶贫车间建在群众家门口

2012年以来,隆德闽宁扶贫产业园先后入驻企业30多家,解决就业岗位2000多个,但仍无法解决许多留守妇女的就业增收难题。

“农活不用天天干,零工不是天天有。走村入户时,老百姓说了掏心话,很多农村妇女要照顾老人孩子,无法离家就业,这就是现实情况。”樊学双说。如何帮助更多群众就近就业,成了他首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反复讨论,樊学双与当地同志决定采取“龙头企业+扶贫车间+贫困群众”的模式,把闽宁扶贫产业园的生产车间建到老百姓家门口,送岗上门,让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很快,第一个技术门槛低、劳动密集型的闽宁人造花扶贫车间在一处村庄建成了。然而,乡亲们却担心干了活拿不到工资,反复沟通后,才有十几名大姐抱着“反正没事干,索性试一试”的想法进了车间。第一个月工资发放时,一名大姐捧着1600元钱,脸上笑开了花。她说,娃娃一直想要的故事书,这下终于有钱买了。

有了好口碑,那些原本犹豫的乡亲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很多人直接到现场报名。一个车间不够用了,又在旁边继续扩建。今年1月1日,央视《焦点访谈》把闽宁人造花扶贫车间做法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典型经验进行宣传,这更坚定了大伙的信心。目前,隆德县村级扶贫车间已陆续建成11个,带动当地600多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还帮扶贫困户200多户,就业人员人均月收入近2000元。

“把扶贫车间建到老百姓家门口,这是个兼顾多方的好办法。不但让群众特别是农村妇女实现就业增收,还有效避免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的产生。”樊学双说。

托养结合就业帮扶特困群众

隆德县残疾人口比例较高,残疾人脱贫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难中之难。能否将就业与托养相结合?樊学双把残疾人托养中心与扶贫车间建设结合起来,采用“托养+康复+就业”模式,打造闽宁残疾人托养创业中心。目前,在该中心托养的108名残疾人中,有64人实现了就业,月收入300元至2000元不等。如今,这一做法被宁夏定为隆德模式,在全区推广。

“曾经日子一片灰暗,我在这里找到了新生!”因病致瘫的大学生、建档立卡贫困户辛保童说起生活变化热泪盈眶。

樊学双说,帮助残疾人就业,不仅让他们重拾自信,还让照顾残疾人生活的家庭劳动力获得解放,残疾人家庭有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大病是脱贫路上的一只拦路虎,一些群众还因大病重新返贫。在隆德,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比较高,为帮助患病困难群众解决治疗问题,樊学双多方奔波,对接优质医疗资源和社会救助基金,累计行程上万公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帮助下,免费救治的条件成熟了。去年12月底,专家第一次来到隆德进行诊疗。此后,当地两批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先后被送往北京治疗,其中,42名患者接受免费诊疗,19名复杂患者接受免费手术。

46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银珠,因先心病房缺达36毫米,几乎丧失劳动能力。今年初在被纳入救治项目后,她成功接受了手术。“活了大半辈子,李银珠头一次过了个不用担心发病的春节。她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表示,党和政府的恩情,她和儿女会记一辈子。”樊学双说。

在樊学双努力下,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福州市第一医院等与隆德实现了结对帮扶,当地接受义诊患者达1800多人次。

争取到大北农、兴业证券以及30多家福州企业捐款共1800万元,用于助学助困;打造闽宁示范村,帮助10个重点贫困村脱贫;培训干部及专业技术人才500多人……两年来,樊学双多渠道争取资金7000多万元,实施各种产业扶贫项目50多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近3000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